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铁路是资本主义工业部门和工业文明的标志。铁路所提供的大宗商品运输和快速人口流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英国、欧陆和北美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许多城镇本身就因铁路而兴,或为适应铁路而重新规划。此外,以法国为例,连接首都与边远地区的铁路网为每个人所用,将法国连接在一起,使里昂和巴黎抱成一团。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史》

材料二   晚清自办铁路缺乏资金和技术,不得不向列强借款。从1885年《中法新约》开始,各大国纷纷获得在华修建铁路的“特许权”。一轮瓜分狂潮后,列强大致根据各自势力范围瓜分了中国铁路。德国胶济铁路,法国的滇越铁路,俄国在东北修建了中东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独立自主地发展铁路。成立铁道部和铁道兵兵种,加强铁路管理和铁路建设。“一五”期间共建成宝成、兰新、鹰厦等铁路6100公里。在“三线”建设中,国家在中西部的崇山峻岭中建成了襄渝、湘黔、成昆、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铁路将广阔的中西部接入全国交通网,起到了整合和建设国家的作用。同时,中国还以援建方式在海外修建铁路,坦赞铁路最为有名。它使富含铜矿的内陆国家赞比亚连通坦桑尼亚的港口,不再受制于仍由白人殖民者控制的邻国。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以来中西铁路发展的异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铁路发展的原因。
2022-01-1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26年,雍正帝采纳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即废除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在推行改土归流的过程中,鄂尔泰主张“土司改土归流原属正务,但有应改者,有不应改者,有可改可不改者,有必不可改者。审时度势,顺情得理”。在“应改”地区,对自动交印的土司,政府会酌加赏赐,对抗拒者加以惩处,没收财产。清政府在原土司领地分别设置府、州、厅、县,并辅之以“减免赋役,善加抚恤,疏浚江河,垦辟荒芜,设立学校”等善后措施。到1730年,云贵地区基本完成了改土归流。

——摘编自马亚辉《雍正朝云南改土归流再探》

材料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是中国西部与中部、东部地区的结合点,同时又是西部的西南与西北地区的集合点,于1891年开埠,到抗战爆发前夕,已成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最大的工业、商贸和金融中心。193412月,国民政府命令打破军阀防区,改组四川省政府,刘湘被任命为省主席。1937813日,蒋介石对刘湘转呈的建议中央迁川、长期抗战的意见“甚表嘉许”。193710月,国民政府召开了国防最高会议,蒋介石在会上正式确定以重庆为国民政府的驻地。

——摘编自黄立人《论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意义与作用》

材料三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而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816地下核工程是其中一个极具典型的案例。这里曾经是中国第二套核反应堆,现在以“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人工洞体、全球解密的最大核军事工程”而著称。816工程作为国家的绝密军事工程,1967年,由中央军委直属工程兵54师(部队番号8342)承建,先后有6万余名工程兵和参建者云集白涛。工程建设期间,建设者们争分夺秒,开山掘洞,架桥铺路。76名官兵为之献出了平均只有21岁的年轻生命。1984年,因国家战略调整,工程停建。816工厂停建后,原职工队伍军转民,改建为化肥厂。20181月,816工程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摘编自《地下核工程“816”:一代人的使命与激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帝“改土归流”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816工程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