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三线建设”从1964年开始,进行了十多年。在贵州、陕西及鄂西、湘西等地区建立起许多军事工业基地,在西部地区建成攀枝花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等一大批工业基地,还开工兴建成昆、贵昆、川黔、湘黔等铁路。可见,“三线建设”(     
①增强了国家的国防力量 ②推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③改善了我国的工业布局 ④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023-09-16更新 | 238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九单元单元测试
2 . 沿海与内地的工业总产值,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七三开,到1978年是六四开。内地修建了众多重大工程,增强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极大地缩小了东西差距。带来这一变化的是(     
A.实施了“一五”计划B.完成了三大改造
C.开展了三线建设D.实行了改革开放
3 . 对下列三幅图片所示的内容,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B.中国工业化建设在多个行业取得了巨大进步
C.中国在两极格局下实现了科学技术突破发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2023-08-02更新 | 242次组卷 | 9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十一单元单元测试
4 . 1964年,有一份报告引起了毛泽东的不安,其中写道:“仅全国14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为改变这一布局,国家(       
A.推行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B.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
C.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D.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2023-07-19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材料中提炼三条信息,围绕“新中国的农业生产”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立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6-20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突破卷1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2023·浙江温州·模拟预测
6 . 20世纪60年代,我国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①得益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物质支持             
②体现了党对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视
③缓解了老少边穷地区医疗资源的匮乏             
④对保障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
2023-06-06更新 | 275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突破卷31医疗与公共卫生-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2023·浙江·模拟预测
7 . 1949—1980年,国家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农机站并投资支持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1981—1995年,集体农机站逐渐解体,农机工业重点生产适合当时农村规模经营的小型农具等;1996年,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组织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服务,联合收割机异军突起。据此可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①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②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
③国家经济政策的扶植④世界银行贷款的资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6-01更新 | 125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023·山东青岛·三模
8 . 口述历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该类历史资料源自人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工人的口述史   

口述内容口述人
那个时候宣传我们是主人……那个时候干活不是谋生,是一心为把鞍钢、把国家的企业、把国家的事办好。“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MCX
班长可以当一日制的厂长,你对厂子有什么要求、合理化建议,你可以提,比如说生产上存在问题,技术上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TCK
基本上拖厂职工的孩子都要在拖厂,从哺育室、幼儿园、小学到高中,都比较齐全。“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一拖工人DJT
当时市里面来人给我们开动员大会,号召我们现在要备战备荒为人民。毛主席说三线建设去的是好人好马好设备。1964年启动的“三线建设”贵州工人YFY

——摘编自周晓虹主编《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初期工人的身份地位,并加以解读。
(2)研究新中国工业建设时,你如何看待工人口述史的史料价值。
2023-05-28更新 | 485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突破卷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9 . 1965年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时期全国基础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40%以上,涉及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肥、森林、建材、铁道、交通、民航等各个方面。由此可知,三线建设(     
A.推动了国家工业合理布局B.降低了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水平
C.以民用重工业为建设重点D.消除了东北地区的战争威胁
10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取得了伟大成就。其中国防力量得到增强,工业布局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对极左思潮的批判B.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C.邓小平对经济的全面整顿D.大规模三线建设的开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