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1978 年 4—5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派出三个代表团出国考察经济。其中, 谷牧副总理率领的代表团赴法国、西德、瑞士、丹麦和比利时等欧洲五国考察,参 观了工厂、农场、港口、市场、学校、科研单位、城市设施和居民区等。他们考察 的目的是
A.推动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B.制定三线建设的布局规划
C.致力于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D.了解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2 . 20世纪60年代,中央以备战为指导思想,展开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先后把在沿海的一些工业企业向西部、西北部转移,新建项目也大多集中投放在西部地区,80年代以来,三线建设逐渐淡出了历史。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三线地区受到资源和交通的严重制约
B.中央对国际局势判断发生了重大改变
C.三线建设完成了平衡工业布局的使命
D.国家财政难以支撑巨额建设经费支出
3 . 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的战争威胁,党中央、毛泽东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等三线地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与图1相比,图2在工业布局方面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线建设对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线建设是指1964年起,在中西部地区开展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以国防工业为基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活动。19641030日,中央工作会议下发《1965年计划纲要(草案)》,提出要“争取时间,积极建设三线战略后方,防备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在中央的领导和部署下,西南、西北、中南地方三线建设委员会相继组建,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下,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共投入约2052亿资全和近千万人カ,建设起了近2000家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和基础设施。至1980年,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比1964年增长4.5倍。攀枝花、十堰等工业城市拔地而起

——摘编自陈东林《三线建设的决策与价值:50年后的回眸》

材料二 史料1对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在渝开设的窗口办公、展销、咨询服务等项目可布置在母城核心地带;对科技信息研究机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新兴产业,用地量不多又无污染的项目可布置在母城边缘的近郊开发区内(如南坪、石桥铺、观音桥);对其他工业项目,视其生产性质及规模,分别布置在母城外围的区县城镇地带。重庆市档案馆《关于重庆市三线调整项目定点规划及优患政策会议纪要。

史料2老兵们磨破了军装、解放鞋,磨破了肩和手,他们谁也没有怨言,更无人提劳动用品,工作服、补贴、加班费等物质要求,有人说他们傻,老兵们心里明白,他们为的是把三线建设尽快搞上去,这是最大的精神安慰。

——葛民治(三线建设企业新光厂党委书记)口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进行三线建设的特点及其意义。
(2)如果要进一步研究三线建设,材料二中的两则史料有何价值?
5 . 1964年4月,军委总参谋部提交给党中央一份重要报告,其中举出了当时我国在应对战争威胁方面存在的诸多隐患(如下所示)。基于此,我国随即
工业过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大城市人口多,防空问题尚无有效措施;
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
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
A.部署实施三线建设B.编定并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C.决定调整国民经济D.首次把原子能列为发展重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2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年份中国美国苏联日本
19506187852733484
1955285106174527941
196512231192691024116
19752390105821413410231
19803712100801480011141

——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019-06-08更新 | 7318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校云东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工业化不断推进的历史。下列建设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石油实现自给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京九铁路实现通车
④北京地铁开始运营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