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扫盲运动在全国迅速展开。各地创造出“车间学校”“地头学习小组”“炕头学习小组”以及“民教民”“亲教亲”等教学方式,除了识字还包括爱国爱党等内容。到1964年,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由80%下降到了52%。据此可知扫盲运动(     
A.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展开B.有助于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C.培养了高素质劳动人员D.目的是提高民众的政治素养
2024-04-01更新 | 37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1972年出版的年画《贫下中农的好医生》,描绘了一位女医生到社员家中出诊的场景。该画旨在宣传(     

A.社员卫生健康意识得到强化B.妇女积极投身精神文明建设
C.社会主义医疗体系的优越性D.农业合作社的医疗保障完善
2024-03-21更新 | 309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天津卷02)-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缺乏近代化学的课程教育,直到洋务运动兴起后,洋务派逐步将西方近代化学知识引入新式教育。1862年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1867年清政府聘请法国人毕利干为京师同文馆的化学教习,化学课程随之开启。京师同文馆的化学课程知识涉及化学元素、金属冶炼等内容,已具备了近代化学知识与方法;课程考试则兼顾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考试的重点是基础化学工业生产的相关技术、知识。化学课程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担任其他新式学校的化学教育工作,或是进入清政府的化工军事部门。到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开办了更多的新式学校,化学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晚清的化学教育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

——摘编自王正宇《晚清化学教育管理述论》

材料二 1952年,教育部颁布全国统一的《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大纲强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据的科学,教师必须做好演示,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鉴于当时我国的中等教育受建国前初高中教材知识分界不清晰和化学知识内容重复繁杂的影响,大纲一直在对中等教育中化学知识分布和编写的重新划序不断精简。1954年教育部重新颁布《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大纲说明分别从学生和教师角度阐述学生需要掌握的技巧以及教师需要遵守的原则,对学生的要求较之前有所提升,对学生记录总结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验技能的掌握都有明确阐述。此外,对于学生实验习惯和品行的要求在说明中都有阐述。

——摘编自杜丽斐《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研究(1919-20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化学教育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晚清化学教育相比,建国初期化学教育的变化。
4 . 图1、图2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023-06-09更新 | 6489次组卷 | 41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天津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毛泽东亲笔书写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下列表述与之不符的是(     
A.1957年第一次将西方古典名剧全本在中国公演
B.在科学技术、艺术的发展上,我们不要做“盖子”,戴“帽子”
C.“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的,西医是资本主义的,中医是封建的”
D.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
6 . 1956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在半年内首先改善3000余名学术地位较高的高级知识分子的医疗条件;清华大学规定教授、副教授凭“优待通行证”可在就医、就餐、消费时享受优先待遇。以上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B.促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C.激发知识分子的建设热情D.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
2022-05-13更新 | 280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南仓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以下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按提出先后排列准确的是
①“以抗日救国为目标……提高人民民族觉悟程度”
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③“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
④“中华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
A.①③④②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④③②①
8 . 新中国在1952年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和专业的调整。到1957年调整基本结束时,全国各高校共设专业323种。其中,工科183种,理科21种,文科26种……基本上改变了旧中国高等学校重文轻工的状况。新中国此次高校调整旨在
A.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B.创办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
C.适应国家经济战略调整需要D.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