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话应的意识形态B.确定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2019-01-30更新 | 4647次组卷 | 6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暑期返校)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2017-07-02更新 | 3905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2019-01-30更新 | 2622次组卷 | 60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成立前,文教、科技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分子有200万人左右,到1957年,全国仅教育系统拥有教师的数量就达233.54万人,全国参加业余学校学习的职工共763.2万人,其中扫除文盲78.4万人。这表明新中国
A.高度重视增强文化软实力B.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C.注重新政权意识形态教育D.集中力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2020-11-14更新 | 959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1956年、1958年、1960年先后形成了四次扫盲运动的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这些扫盲运动
A.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B.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
C.促进高科技水平的提高
D.奠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
6 . 1953-1957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二次革新。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B.基础教育改革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C.“科教兴国”战略稳步实施D.基础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 . 1956年,毛泽东首次对我国的教育方针做出明确表述:“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使之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方针
A.是基于当时社会转型的需要B.强调了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C.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D.纠正了教育领域“左”的错误
8 . 进入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发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等全日制教育的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识字教育。到了1953年,在职工中扫除文盲近一百万人,农民中扫除文盲约三百万人。这些举措(     
A.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了基础B.标志着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C.深受“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D.体现了“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9 . 1952年,新中国初期对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是部分调整的院校数据。据此 可知,院系调整
项目调整前调整后
高校总数211所182所
综合大学55所13所
工科院校33所39所
师范院校12所32所
农林院校17所29所
A.适应了国家经济战略的需要B.建成了学科专业齐全的院校体系
C.完成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改造D.提高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10 . 下表所列史实说明
A.体育往往被赋予特殊意义B.发展体育可以张扬国威
C.人民体育体制的逐步确立D.体育的功能被充分挖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