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了留学生归国潮,下面是1953~1963年归国留学生学科分布统计况。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我国(     

专业

人数

百分比/%

专业

人数

百分比/%

特种

666

8.5

卫生

348

4.5

理科

1082

18.8

文教

506

6.5

工科

4226

54.1

经济

161

2.0

农科

434

5.6

政法

137

1.7

林科

113

1.4

体育艺术

150

1.9


A.外交政策的日渐成熟B.科技重大成就的巨大吸引力
C.完整学科体系的建成D.社会主义建设亟需实用人才
2023-02-19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六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苏联托儿所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尤其是帮助职业女性看护孩子。抗战期间,一些妇女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妇女被“拉上战场,拉进机构工厂”,国民政府修建了不少托儿所帮助她们分担孩子的抚育工作。当时已有劳工托儿所、农村托儿所、职业妇女托儿所和工厂托儿所之分。具体费用,或向社会募集,或向个人收缴,或由工厂直接负担。有统计称,194910月前,全国共有托儿所119个。

1949年后,党和政府开始大规模配置公立国营(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托儿所,并以两种途径发展:一是从零开始(截至1954年,全国厂矿企业、医院、学校等系统已建有托儿所4003个、哺乳室2670个);二是收编民国遗留的私立托儿所。…托儿所日渐发达并逐步完善,形成了良好且独立的托儿所体系,收托出生后56天的孩子。1980年,《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试行草案)颁布,明确“托儿所是三岁前儿童集体保教机构”,由地方行政部门领导。当时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共有各类托儿所、幼儿园98.8万多个,入托儿童多达3400多万人,入托率高达28.2%。

——据杨菊华《新时代“幼有所育”何以实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党和政府在建国初期至1980年建立托儿所体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在建国初期至1980年建立托儿所体系的影响。
2022-05-1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3 . 表2为建国后部分年份高考历史试题考查内容及其所占百分比的统计情况,它体现了
A.政治影响较为明显B.意识形态逐渐淡化
C.注重培养实用人才D.双百方针得到落实
2021-05-05更新 | 23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辽南协作校)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1924,《人民日报》社论指出:“这次全国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1957年调整结束,高校增至229,本专科在校生增至44.12万人,并较全面地建立了工业、农业、师范、医药、财经、政法、语文、艺术、体育、民族等各类专门院校。有学者认为实际上自1952年起以后的几十年中,中国可以说没有一所学科设置完备或较为完备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而多数单科或多学科的独立学院,高开了作为大学母体的文、理两个学院,其基础课的教学必大为削弱。这样,从各综合性大学独立出来的学院,实际上都变为技术性学校

——摘编自《中国教育结构五次大的调整及当前面临的形势》

材料二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各类高等教育的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2016,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160.2万人。专任教师学历层次持续提升,部分学科已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我国成功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转变。至2015,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最高的是北京,54.6%。上海次之,45.5%。它们都远超过西藏的10.3%和贵州的10.2%。虽然在规上我田已经实现了人力资源大国的标,但是我们离人力资源强国仍有一定的距离。

一一摘编自吴愈晓、柱思佳《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等院校调整的主要目的及其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1-05-0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