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195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创立了国内第一个考古学专业,招收考古学专业本科生。此后,其他一些高校也相继成立考古专业招收本科生。这些学生毕业后补充到了各地各级文物考古机构。建国初期考古人才的培养
A.标志新中国教育体系的完善B.适应了国家基本建设需要
C.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D.源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2 . 下图是1950~1992年我国15~64岁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数示意图。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人民文化水平逐渐提高B.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C.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D.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
2021-12-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52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院系调整,着力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构建高等工科学校专业比较齐全的体系。调整后的高等院校大幅度扩大招生。此次调整
A.确立了中共对教育事业的领导B.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C.完善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结构D.旨在恢复濒临崩溃的经济
4 .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教育学全面“苏化”。1956年后,中国教育界开始对苏联“凯洛夫教育学”进行批判和反思。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日益认同要创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教育学。这反映出
A.教育学受时代发展要求影响B.教育方针因考试制度而转变
C.教育政策逐渐与国际相接轨D.教育领域逐渐实现了现代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初期,综合性大学被削减,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有数据表明,至1960年时,中国的二十五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90%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同期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材料表明新中国初期(       )
A.高等教育制度适应了国家建设的需要B.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进展
C.“左”倾错误迅速蔓延至教育领域D.文化教育事业远远落后于美国
6 . 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对旧教育采取坚决改造的方针,并且提出,“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教育。”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命令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主要内容包括;幼儿教育,幼儿园招收3-7岁的幼儿;初等教育,包括儿童和成人的初等教育,儿堂初等教育7岁入学,年限5年,施以全面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包括中学、业余工农速成中学、业余学校、中等专业学校: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各种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新学制明确规定工农速成教育和各级各央业余教育与其他各种教育占同杯重要的地位.同时,还规定设立各级各类补习学被和函授学校,设立聋、哑、言等特种学校;各种为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所必需的技术学校被列入了正规的教育系统并建立了必要的朝度;各种学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郄能够互相衔接,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形成了人民教育的一条康庄大道。

——摘编自李建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制改革》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制改革的特点及意义。
7 . 1953—1957年,新中国实行了第二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这套教材理论性有所加强,特别注意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短时间内基础教育实现了普及化
B.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得到了解决
C.我国教育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
D.教育改革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
8 . 1949年,中国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的学生占33.1%;到1953年,文科学生的比例降为14.9%;经过1956年前后的进一步调整,这一比例下降为9%;1962年,这一比例最低,仅为6.8%。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国民经济计划影响教育布局
B.新中国教育仿照苏联的模式
C.管理人才较多,科技人才缺乏
D.改变了近代重文轻理的现象
2018-12-05更新 | 1125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藤县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