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近现代服饰与社会变迁】

材料一   中山装从民国时期开始盛行;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中山装直翻领,五粒纽扣,四贴袋,既保留了当时西方服饰平整、挺拔、有衣兜的优点,又具中国传统的庄重的特色。突出表现在关闭式的立领,钮扣直线排列,腰节略有收拢,穿起来挺拔干练。西装之所以在近代中国盛行;与其样式设计的普世审美是分不开的。首先,西装领子是开口的,能看到衬衣和领带,有很强的观感。其次,西装的扣子可以不扣,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自由度。在女装方面,民国时期的旗袍以清代旗袍为基本样式,同时采用西方的设计和审美理念,充分展示东方女性的人体之美。首先,它以紧束腰身的方式从人体的各个方面向人们逼真生动的展示东方女性的体态之美;第二;旗袍采用清代上下连属、浑然天成的形制,从整体上体现出女性人体的曲线美。

——摘编自宋德风《中国近代服装变化》

材料二 随着国家的提倡,人民的响应,1956-1957 年,社会风气大大活跃开来,各种服装款式竞相出笼,各种花色品种的衣料可谓应有尽有。一时间,旗袍、中山装、西服、列宁装、各色裙子、中式服装各有拥趸者,色彩缤纷,竞相风流。有人开始用香水、穿开司米上衣、烫卷发、穿高跟鞋。1956年《人民画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假日的商店里,顾客盈门,他们仔细挑选着心爱的衬衣、旗袍、外套、皮鞋……500 多种式样的皮鞋让爱打扮的姑娘们穿上了新鞋,步步生花。”还有人居然也把“团结友爱”、“幸福生活”、“努力前进”等标语印在服装上,表明了人们对新生活的礼赞和欢欣鼓舞的心情。

——摘自秦方《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中国服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 世纪50 年代中国服饰变迁的原因及其意义。
2 . 教育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文化能够在几千年间不曾中断地沿袭下来,与科举考试以其作为主要内容是密不可分的。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把儒家经典作为考试主要内容,孔颖达《五经正义》的颁行,是儒学定于一尊的标志,而其具体内容又要依赖于学校教育和考试。明清的科举考试主要以理学为主要内容,这为有效地抵御佛、道,巩固儒学在封建文化中的主体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朱效梅、郑国民《宋代科举考试与独尊儒术封建文化的关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了一段轻视和忽略文言诗文教学的时期。2001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意义,读懂文章内容。2003年颁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文言诗文教学的规定: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椐胡虹丽《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考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中国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