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1958年,王金波创作了《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的歌词,“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还是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这首歌的歌词(     
A.推动了新政权经济恢复B.有利于塑造时代新风尚
C.体现了道德观念的重建D.反映了工业化如火如荼
2024-02-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据统计,1951年全国拥有农村电影放映队七百多个,1958年增至八千多个,到了1965年,全国已经拥有超过一万三千个放映队。电影放映队在中国乡村社会迅速普及,并形成了一张全国性的电影放映网。这(     
A.反映出当时政治与经济体制的持续变革B.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
C.满足了农村广大民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D.有利于国家意志向农村社会下沉
2024-02-02更新 | 219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西省九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3 . 1953年,在毛主席亲自过问下,经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选调了全国200多位优秀的教育干部,筹建包括叶圣陶、吕叔湘、华罗庚等著名学者在内的编写委员会,历经四年努力,于1957年编写出版了新中国第一套中小学教材供全国中小学使用。上述重要举措意在(       
A.满足工业化对优秀人才需要B.执行科教兴国的国家战略
C.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贯彻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职业大学,又名“职业技术大学”,是中国实施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类高等院校。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019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首批15所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更名结果,它们由“职业学院”正式更名为“职业大学”,同时升格为本科院校。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就是其中的一所,如下表所示,列举了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历史沿革。

时间历史沿革
198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确定了长安职大、江陵职大、嘉陵职大、建设职大、长江职大、望江职大、西车职大、润化职大等八所兵工大型骨干企业职工天学。
1990年国家教委在上述八所兵工企业职工大学的基础上正式成立重庆兵器工业职工大学、校本部设在长安厂,根据生产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本着需要与可能、兼顾当前与长远结合。
2003年经重庆市教委专家组评审,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在重庆兵器工业职工大学基础上,设立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其毕业生,根据生产、建设需要和本人条件,择优录用。
2014年教育部确定学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市首个定向培养士官高校,陆续与火箭军(第二炮兵)、战略支援部队、空军对接合作,培养高素质士官人才。
2019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更名为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当年开始招生本科学生。

——摘编自《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简介》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是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改革试点单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职业大学·现代化”,自拟一个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标题明确,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1年5月,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对旧有戏曲中一切好的剧目都应作为民族传统节目加以肯定,对旧有戏曲中颠倒或歪曲历史事实,丑化与侮辱劳动人民的东西应坚决加以修改。这一做法旨在(     
A.满足人民文化需求B.大力弘扬传统戏曲文化
C.改革旧有文化事业D.构建新社会的文化认同
6 . 1956年后,国内高校和党校广泛开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科学社会主义课程;1960年,中央编译局组建了国际共运史资料室;中国人民大学编写了我国最早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材;许多西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的著作也得以出版。这些举措旨在(     
A.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B.声援欧美的工人运动
C.巩固新型国家意识形态D.践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7 . 【时代与人才培养观】

材料       

1957为了加强对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培养,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又红又专”的思想,“红”即必须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意识;而“专”即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能力,重视对科学的钻研,干实事。“红”和“专”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198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明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强调建设“两个文明”的重要性。一方面他认为:“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核心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另一方面,他又把素质教育放在育人的首要地位。
21世纪习近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政工作会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摘编自刘丽颖、田佳琦《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高校人才培养观的历史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人才培养观的演变”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宣传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发挥着“时代镜像”的重要功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幅或从整体上解读历史信息,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1-29更新 | 26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二模拟(江西卷)(15+4模式)-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9 . 据统计,从1951年到1957年,仅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苏联教育书籍就有303种,总共发行一千多万册;相传,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学》在当时中国城市中小学教师中几乎人手一本。这些现象的出现(     
A.不利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B.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表现
C.深受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10 . 新中国成立以后,语文教学曾轰轰烈烈地开展过一次学习苏联的《红领巾》教学改革试验。这次改革对以往传统语文教学那种注入式、逐句讲解的方法是一次较大的冲击。这次改革反映了新中国(     
A.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转变B.国家发展战略有序推进
C.发展道路照搬苏联模式D.传统文化阻碍社会进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