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观看苏联电影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据统计,1949—1959年国内放映的苏联电影达750多部,如《列宁在十月》《科学院士帕夫洛甫》《普希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观众约19亿人次。这一现象说明(     
A.“一边倒”方针推动中苏全面交流B.国家重视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C.“双百”方针的贯彻丰富人民生活D.“一五”计划促进了文化事业繁荣
2023-06-21更新 | 2401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 . 图1、图2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023-06-09更新 | 6465次组卷 | 41卷引用: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3 . 1956年8月1日,中国第一届音乐周在北京拉开帷幕,这场本计划以“周”为单位的汇演,足足进行了24天,参加演出的单位共有37个之多,演员总数超过4500人,共演出了41台节目,上演了94场次,观众数以万计。不仅挖掘了大批民间艺术和艺术人才,也拓展了群众视野。音乐文化周的举办(     

A.落实了“双百方针”精神B.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C.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D.调动了广大群众生产积极性
2023-06-08更新 | 273次组卷 | 7卷引用: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通过实现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使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需要,取得了“文化立国”的历史成就。至1965年,全国已有县级文化馆2598个,城乡影剧院2943个,县级以上图书馆562个,群众艺术馆62个,乡镇文化站2125个,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出版社等机构遍布全国。在新中国成立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文艺作品,当中许多作品脍炙人口、走向世界,成为世所公认的“红色经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文化建设之路的探索以“文化富国”所体现,文化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文化成为繁荣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文化富国”还表现在文化在提升综合国力、国家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上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明确将“文化强国”上升为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总纲与国家意志。“文化强国”的全面实践,意味着党领导文化建设步入了历史新阶段,与近代仁人志士的“强国梦”形成了历史呼应。

——摘编自韩晗《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取得“文化立国”历史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文化建设从“文化富国”到“文化强国”的必然性。
2023-06-03更新 | 140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建国初期,中共组织群众先后开展以清洁大扫除、反对美国“细菌战”和“除四害”为中心的三次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鼠疫、天花、血吸虫病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陆续被消灭。当时有群众由衷地发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治好了我的血吸虫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感叹。由此可知,新中国初期的疫病防治(     
A.夯实了人民政权的社会基础B.形成了完整的卫生医疗体系
C.突出以意识形态斗争为核心D.消除了传染病对人民的威胁
2023-05-21更新 | 358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1-22高三·浙江·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收回了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使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以改革开放为标志分为两个阶段。其中属于改革开放后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
C.高考制度的恢复
D.国家提出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2022-12-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六)(13页)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农村扫盲工作陆续展开,如山西省部分农民“春天下种分散学,夏天锄苗地头学,秋天放假自己学,冬天大搞基建工地学”。由此可见,扫盲工作的开展(     
A.改变了农业耕作方式B.发展了农村义务教育
C.适应了农村生产特点D.结合了农业技术推广
2022-12-01更新 | 1265次组卷 | 6卷引用: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52年11月,教育部根据《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和北京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等6所学校进行五年一贯制的试验,发出《关于小学实施五年一贯制的指示》,规定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游牧区及个别经济文化特别落后的地区,可以推迟实施外,其他地区,不分城乡,争取到1957年秋季,小学全部改为五年一贯制。据此推断,这一指示(     
A.突出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B.充分考虑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C.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D.折射出了过渡时期政权的性质
2022-11-27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勇、勤劳的中国工人和农民,创造了中华历史和文明。但在旧中国,他们被剥夺了享受文化和教育的权力。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使工人农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也取得了享受各级正规教育的权力。所以,教育向工农开门,积极开展工农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的政治任务。《共同纲领》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1949年12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又明确指出∶"学校要为工农子女和工农肯年开门。创办人民大学、工农速成中学,培养建设人才。大办工人补习教育”。

当时就决定先办工农速成中学,使工农干部和工农青年,先用三—四年时间,将文化程度提高到相当于中学的水平,然后再升入大学。工农速走中学的招生对象是∶参加革命工作三年以上的工农干部或有三年以上工龄的产业工人,具有相当于高级小学毕业文化程度,年龄在18——35岁,身体健康者。1950年12月,政务院发布了《关于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指示》。1951年2月,教育部正式颁布施行《工农速成中学暂行实施办法》,对学制、课程、教学计划、组织编制、经费等作了具体规定。1952年教育部总结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的经验,为了迅速培养国家建设干部和保证教学质量,于当年颁布了《关于工农速成中学附设于高等学校的决定》和《工农速成中学分类教学计划》,这样工农速成中学学生毕业后一般即可直接升入本高等学校继续学习。

——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第6卷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教育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据材料概括新中国落实这一教育方针的具体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2-11-27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10 . 新中国成立以后,语文教学曾轰轰烈烈地开展过一次学习苏联的《红领巾》教学改革试验。这次改革对以往传统语文教学那种注入式、逐句讲解的方法是一次较大的冲击。这次改革反映了新中国(     
A.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转变B.国家发展战略有序推进
C.发展道路照搬苏联模式D.传统文化阻碍社会进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