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国家教育工作的总方针,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会议认为,必须对旧教育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材料二:1946~1965年全国中等学校学生人数变化示意图(单位:万人)


备注:中等学校包括中等师范学校、技工学校、普通中学、工农中学及预科、农业中学和职业中学。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附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性质的根本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任一时段,概括该时段的教育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021-10-12更新 | 14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好题精练)
2 . 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从总人口80%都是文盲半文盲的薄弱基础起步,到如今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保持在4%以上,亿万人民通过受教育实现了完善自身、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此现象反映出
A.科教兴国战略成功实践B.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
C.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D.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对人才的需求
2021-09-28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圆梦计划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一)历史试题
3 . 1950年11月,《人民教育》刊文要求中等以上学校系统地揭露、批判美帝国主义过去在中国所传播的一切有毒害的思想,所谓美国“民主”、美国生活方式、美国科学、文化等等。这反映出新中国教育
A.已经出现“左倾”冒进思想B.只重视政治,不重视科技
C.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D.政策具有政治性和时代性
2021-09-27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52年的院系调整以华北、华东、中南为重点,实行全国一盘棋。通过院系调整,绝大多数省份都设有一所综合大学和工、农、医、师等专门学校。当时的院系调整
A.优化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布局
B.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服务
C.建立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
D.改变了高等教育水平落后局面
5 .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事业管理权力下放问题的规定》,对中央和地方教育管理权做出第一次明确划分。其中规定:中央主要精力是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教育方针与政策,平衡全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组织编写通用教材。这一规定旨在
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B.确保党对教育的领导
C.促使扫盲教育的完成D.适应经济调整的需要
2021-07-01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A类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清学校,向沿明制”,国子监是清代最高的教育机构。雍正三年(1725年),设管理监事大臣作为国子监最高领导,直接向皇帝负责。学生分为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察志、广业六堂。乾隆二年(1737年),增加水利、天宫、河渠、算法等教学内容。地方设府、州、县学,“各学教官,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各一,皆设训导佐之”。乡镇地区设社学,招收乡村十二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子弟入学,学习优异者可考入各地方官学。1904,清政府颁布实行《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该学制纵向分作七级:蒙养院、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大学党、分科大学等。横向分作三部分:普通学堂、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1905年,清政府废国子监,设学部取代以前代管教育的礼部,主管全国教育。1906年,省设提学使司,府州县设劝学所,作为地方教育机构,确立“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

——摘编自胡庆华《清朝学校教育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195110月,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颁布,奠定了我国学校教育的基础。1985年,国家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次年颁布义务教育法。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终身教育,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摘编自杨雅惠《教育制度的演变及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教育体制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教育事业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1-06-0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5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7 .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办各种训练班……要学习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论等几门课程”的要求后,仅1950年当年就有100多万人参加了此类学习,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文章是这类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一现象
A.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B.助长了个人崇拜之风
C.使扫盲工作取得进展D.改变了中国教育性质
8 . 新中国在1952年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和专业的调整。到1957年调整基本结束时,全国各高校共设专业323种。其中,工科183种,理科21种,文科26种……基本上改变了旧中国高等学校重文轻工的状况。新中国此次高校调整旨在
A.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B.创办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
C.适应国家经济战略调整需要D.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9 . 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取得较快的发展。1949 年,高校数、专任教师数、在校本专 科人数、在校研究生数分别为 205、 16059、 116504、 629;1956 年分别为 227、 58346、 403176、 4841。这一变化表明 (     
A.新中国成立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春天到来B.发展高等教育以适应经济建设的时代需求
C.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上得到了解决D.“双百”方针促进了国民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2021-04-13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教育学全面“苏化”。1956年后,中国教育界开始对苏联“凯洛夫教育学”进行批判和反思。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日益认同要创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教育学。这反映出
A.教育学受时代发展要求影响B.教育方针因考试制度而转变
C.教育政策逐渐与国际相接轨D.教育领域逐渐实现了现代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