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发《中华民国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通令》除强调各地小学、中学、师范学校应尽快限期开学夕卜,其重要内容还包括:清末各项学堂均改称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各科教科书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布之教科书,一律禁止使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注重小学手工科;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注重兵式;初等小学算术科目自第三学年始应兼课珠算;中学不分文、实科;中学及初级师范学校修业年限由五年改为四年;清末各学堂奖励出身制度一律废止。

——摘编自田正平《蔡元培与民初教育改革》

材料二:1928年起,南京政府发起“收复教育权力”运动,要求所有外国人兴办的基督教院校到教育部注册,而且,所有院校的领导人必须是中国国籍。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加强或创立国立大学,它们受南京的教育部直辖,如清华脱离教育部和外交部的联合监督,只归教育部管辖,并且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和改革。从1933年开始,大学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大学入学考试程序等都有相应的规定。

——摘编自费正清《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1949—1952年,全国小学由34.7万所、学生2439万人,增加到52.7万所.5110万人;普通中学及中等专业学校由5216所、学生126.8万人,增加到6008所.312.6万人;高等院校学生由11.7万人,增加到19.1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由107人增加到627人。各级学校专任教师由93.5万人增加到159.1万人。业余教育、职工培训、扫盲工作也都普遍展开。

——摘编自郭大钧、耿向东《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教育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教育发展的原因,并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教育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