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北京的北大、清华、辅仁等大学的理工科被合并重组为北京地质学院、航空学院等8个专业理工科高校;与此同时,政府还筹建了北京俄专,北大、人大等综合性大学也普设了俄文系。这些举措(     
A.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B.推动了国家教育体系的完善
C.反映了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D.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023-11-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五地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52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收新生的规定》,明确规定自该年度起,除个别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外,全国高等学校一律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采取统一领导与分省、市、自治区办理相结合的招生办法。自此,“高考时代”开始。1952年高考统招(     
A.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需要B.属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下的产物
C.彰显了国家对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D.是对苏联教育发展经验有益借鉴
3 . 1949年12月,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讨论了工农教育的相关问题,确立了开展识字运动以扫除文盲和开展工农干部教育的两项任务,将识字教育与政治教育相结合、劳动生产与理论学习相结合。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开始收回教育主权B.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
C.教育面向人民大众D.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
4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文艺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其价值取向不断嬗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1978年,政治挂帅,文艺政策的价值取向以政治标准为核心要素,体现为电影对意识形态的着力张扬。

19791992年,多元探索文艺政策的价值取向,鼓励文艺创作的多元化,电影经由传统到现代的变革。

19932000年,市场化转型,文艺政策的价值取向关注文艺作品的商品属性,电影的商业化日益凸显。

2001年至今,产业化建设,文艺政策的价值取向强调文艺构建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电影产业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金宜鸿《新中国文艺政策与当代中国电影发展》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围绕“文艺政策”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自1958年起的三至五年内,基本扫除文盲并普及小学教育;15年内使每个有条件的自愿的人,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这折射出当时(     
A.基础教育体系趋于完备B.党和人民发展教育的意愿强烈
C.高校入学门槛逐渐降低D.国民教育与工业建设协调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扫盲教育始于清末。为应对列强入侵与民主革命浪潮,清政府1908年公布简易识字学塾计划,1909年颁布《简易识字学塾章程》,遂由京师逐渐推行各省,招收年长失学和贫家子弟无力就学者,学习国文、国民道德、算术、习字、体操五门课程,免收学费,书籍用具由学校提供。我国第二次由政府规定的扫盲教育是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民众学校办法大纲》,设有识字、三民主义、常识、珠算或笔算、乐歌。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颁布《修正民众学校规程》,赋予民众学校新使命,同时在《国民教育实施纲领》中将教育与实业、生活切实相连,并颁布《国民学校和中心学校办理社会教育要点》,进一步推动扫盲教育。此外,民间扫盲教育也有所发展,如陶行知的乡村工学团。另外,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扫盲教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文盲占总人口的80%以上。为使广大工农群众摆脱愚昧、当家作主,扫盲成为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1949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拉开新中国扫盲事业的序幕。过渡时期,国家大力开展工农识字运动,普遍推广“速成识字法”,并不断在农村、机关干部、工厂、矿山、企业职工中加强扫盲教育。约十年的扫盲教育,使我国青壮年文盲降低了37%,依靠群众、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举办各种形式的、以识字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技术扫盲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扫盲教育由以扫盲为主,到初步建立起由扫盲、初等、中等到大专的工农教育体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立德等著《新中国扫盲教育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近代扫盲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中国深入开展扫盲教育的历史意义。
7 . 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以武汉的高校为例: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逐渐形成了华中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前身);1958年,武汉大学机械系分出,参与组建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1954年,武汉大学水利学院分出,成立武汉水利学院。这一系列的调整
A.提高了国民的科技素质B.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C.改变了科技落后的面貌D.借鉴了美国教育模式的优点
8 . 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中明文规定“提倡国民体育”;同年10月,朱德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会议上指出体育事业“要为国防和国民健康的利益服务”。这些规定和主张,表明新中国的体育事业
A.强调一切由政府主导B.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主要服务于国防建设D.促进了教育的全面发展
2021-05-01更新 | 412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52年,中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学校。1956年以后,扫盲运动又掀起两次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学习。新中国的扫盲运动(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B.构建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
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
2021-02-02更新 | 761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