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1956年的中国出现了一股小说新潮,小说的主要内容集中于对官僚主义、僵化保守、意志衰退等消极因素进行揭露和批判,为现实主义创作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这主要缘于(     
A.“一五计划”的完成B.“双百方针”的出台
C.“四个现代化”提出D.‘八字方针”的落实
2024-02-04更新 | 30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7年,奉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成立临时大学,西迁云南,到达昆明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迁伊始,西南联大仅有文、理、法商、工学院,在校学生1506人。而到1945年,西南联大有5个学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电讯和师范)和一个先修班,5个研究所(下设17学部),比西迁前有了极大的增长,前后在校学生约有8000人,毕业生有3800人,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在西迁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了若干很有影响的学术专著。这些著述并非只是书斋里的经学玄论,许多学术理论研究都能够从中国现实社会出发,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兴盛与发展,其中不少思想在中国学术史、教育史和文化思想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杨邵军《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的学术研究》

材料二   北京高等教育部根据中央方针,提出并上报国务院《关于沿海城市高等学校1955年基本建设任务处理方案的报告》。该报告中写道:“减少沿海城市高等学校招生任务,相应地扩建内地学校,提前在内地增建新校等措施……将交通大学机械、电机等专业迁至西北设交通大学分校,准备在两三年内全部迁出”。1956年,第一批上千名交大教职工、家属和学生身背行李,登上了开往西安的专列,历经数年的大规模迁校由此展开。西迁师生员工的车票上,有一行字特别引人注目:“向科学进军,支援大西北!”可见,交通大学的西迁,不是交大一所学校的内部事务,而是国家的重大抉择,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摘编自彭薇《交通大学“西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南联大成立的背景及办学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国家为什么要推动交通大学西迁。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两个时期高校西迁体现出的共同价值取向。
3 . 20世纪50年代留苏学生的选派工作是一种经过层层选拔的“国家行为”。在专业选择上,80%以上的留苏学生选择的都是理工科,征询专业栏中大都写着“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20世纪50年代中国留苏学生选派工作
A.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方针B.保障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提升了新中国整体教育水平D.有利于“一五”计划的实施
2022-01-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我国现代军队作家高玉宝的入党志愿书。图文的意思为:我从心眼里要人党,1948年农历正月十五。曾是这样一名半文盲战士,但从1955年起,陆续发表了总计200多万字的几部长篇小说,成为著名的军旅作家。高玉宝的成长,折射出
A.新中国国民教育取得一定成就B.双百方针得到长期的贯彻执行
C.部队教育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D.写作取得成功纯属个人偶然现象
2021-02-05更新 | 96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如图是1950〜1976年我国报刊种类数的统计折线图(单位:种)。此图反映了
A.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地丰富
B.国民的文化素质逐渐得到提高
C.社会环境影响文化事业发展
D.“双百”方针促进新闻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