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指导方针,将劳动教育和思想教育密切结合,大学、中学与小学的劳动教育同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劳动教育相互统一。这些举措(     
A.普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B.迅速提高了中国科技水平
C.加快了新中国职业教育发展D.倡导了劳动光荣的价值观
2024-02-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建国初期,我国约有1700余个私营剧团。1952年底,文化部要求“私营剧团”改称“民间职业剧团”,并提交《剧团组织章程》《演员职员履历表》《经常上演剧目表》,办理登记证与演出证后方可正常演出。这些举措(     
A.顺应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需要B.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C.有利于激发剧团的创作积极性D.是对苏联文化发展经验的借鉴
2024-01-26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1953-1957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二次革新。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B.基础教育改革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C.“科教兴国”战略稳步实施D.基础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 . 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47.6%,19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上述现象反映了
A.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部署B.教育体制照搬苏联模式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D.国家实现工业化的需求
2020-01-2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两个时期的留学教育
A.改变了旧有的制度
B.有力推进了改革开放
C.推动了现代化建设
D.确保了人才结构合理
2019-02-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019-01-30更新 | 5147次组卷 | 6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届高三零模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农村进行了“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等,同时,也注意将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这些做法
A.适应了新生国家政权巩固的需要
B.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C.揭开了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序幕
D.表明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