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我国电视业诞生的标志是(     
A.拍摄《定军山》B.北京电视台试播C.中国网络电视台试播D.中央电视台试播
2024-02-29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南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影响中国近现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有(     
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②新文化运动   ③新中国的成立
④改革开放   ⑤外来文化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2024-02-2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南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部分第三套人民币正面图案。图案设计的意图是(     
A.宣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巨大成就B.推广并普及农业机械化
C.调动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D.弘扬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
4 . 1956年,毛泽东强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这体现了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新中国初期对思想控制不严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高玉宝,参军前当过童工、做过乞丐、干过劳工、学过木匠、做过农民。1947年11月,20岁的高玉宝参加解放军,开始识字。1948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自(志)愿书》(图文意思为我从心眼里要入党”)。就是这样一名半文盲战士,从1955年起,陆续发表了总计200多万字的几部长篇小说,成为著名的军旅作家。高玉宝的成长,反映了(       
A.新中国国民教育取得一定成就B.双百方针得到了正确贯彻执行
C.部队教育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D.丰富人生履历有利于人才成长
2024-02-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组宣传画,这组宣传画(     
A.体现人民当家作主B.反映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
C.彰显了社会新风尚D.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024-02-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56年的中国出现了一股小说新潮,小说的主要内容集中于对官僚主义、僵化保守、意志衰退等消极因素进行揭露和批判,为现实主义创作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这主要缘于(     
A.“一五计划”的完成B.“双百方针”的出台
C.“四个现代化”提出D.‘八字方针”的落实
2024-02-04更新 | 30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为响应支援内地高校建设的号召,1956年,上千名交大教职工家属和学生登上了开往西安的专列,西迁师生员工的车票上,有一行字特别引人注目:“向科学进军,支援大西北!”这反映了交大师生(     
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气概B.热爱祖国,扎根边疆的情怀
C.勤俭节约,淡泊名利的追求D.爱国奉献,服从大局的精神
9 .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指导方针,将劳动教育和思想教育密切结合,大学、中学与小学的劳动教育同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劳动教育相互统一。这些举措(     
A.普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B.迅速提高了中国科技水平
C.加快了新中国职业教育发展D.倡导了劳动光荣的价值观
2024-02-0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1953年,毛泽东就历史研究问题提出要“百家争鸣”,次年《历史研究》杂志成立,并以此为办刊方针;随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百家争鸣”逐渐成为整个科学文化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由此可知,“百家争鸣”的提出(     
A.折射出国家对文化创作干预过多B.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
C.表明“左”倾思潮在史学界的泛滥D.反映出史学研究难以有正确结论
2024-01-3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