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1957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要求各地集中宣传农业集体化的优越性,教育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做法旨在(     
A.争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早日完成B.为人民公社化运动营造舆论氛围
C.增强民众对新的社会制度的认同D.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2 . 1958年,王金波创作了《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的歌词,“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还是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这首歌的歌词(     
A.推动了新政权经济恢复B.有利于塑造时代新风尚
C.体现了道德观念的重建D.反映了工业化如火如荼
2024-02-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据统计,1951年全国拥有农村电影放映队七百多个,1958年增至八千多个,到了1965年,全国已经拥有超过一万三千个放映队。电影放映队在中国乡村社会迅速普及,并形成了一张全国性的电影放映网。这(     
A.反映出当时政治与经济体制的持续变革B.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
C.满足了农村广大民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D.有利于国家意志向农村社会下沉
2024-02-02更新 | 219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建国初期,我国约有1700余个私营剧团。1952年底,文化部要求“私营剧团”改称“民间职业剧团”,并提交《剧团组织章程》《演员职员履历表》《经常上演剧目表》,办理登记证与演出证后方可正常演出。这些举措(     
A.顺应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需要B.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C.有利于激发剧团的创作积极性D.是对苏联文化发展经验的借鉴
2024-01-26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为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宣传画《赤脚医生遍山村,合作医疗气象新》,该作品反映了(     

A.城乡卫生条件的根本改善B.社会成员健康意识的提高
C.农村缺医少药问题得以缓解D.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
2024-01-24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50至1953年,约有2000名留学生归国,成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骨干力量。至1955年11月,回国的海外高级知识分子达1536人,其中从美国回来有1041人,许多人后来成为各类科学研究的奠定人或学术泰斗。这表明新生人民政权(     
A.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B.获得知识界的政治认同
C.打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D.文化改造工作成效显著
7 . 依据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新中国基础教育数据统计简表(1949一1957)”
普通中学(所)在校中学生(万人)小学(万所)在校小学生(万人)
1949年4045103.934.72439.1
1951年3994156.850.14375.4
1953年4433293.351.25116.4
1956年6715516.552.96346.6
1957年11096628.154.76428.3
A.国家兴办了各类职业学校B.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C.基础教育的规模逐步扩大D.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2024-01-1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到1981年,全国共扫除文盲约 1.4亿人,农村青壮年文盲率减少到15%左右。在改革开放初期,学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0%,接近工业化国家水平,中学入学率远远高于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这些成果(     
A.满足了现代化建设需要B.有利于国家战略的实现
C.反映出市场经济的活力D.得益于教育体系的成熟
9 . 据山东省1951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当时全省有职工业余学校675所,参加学习的工人7.5万余人,占当时职工总数的16%.其教育的重点内容是(     
A.识字扫盲B.技术理论C.法律政策D.国际形势
10 . 新中国成立前,科、教、文、卫方面的知识分子有200万人左右,到1957年,全国仅教师的数量就达233.54万人,全国参加业余学校学习的职工共763.2万人,其中扫除文盲78.4万人。这表明新中国(     
A.增强了文化科教实力B.构建了人才培养体系
C.注重了意识形态教育D.适应了经济改革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