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地工会组织职工上大课,举办短期训练班和职工夜校,宣讲劳动创造世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常识教育。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开展教育大革命B.提高工人阶级觉悟
C.完善国民教育体系D.健全社会主义民主
2020-04-1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实验中学等三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建国初期,各大城市的许多医院、学校取消了原名,而代之以数字序号命名,如将“仁济”“培德”等名换成某某市第一中学、某某市第三人民医院等。这种做法意在
A.强调各类机构的平等地位B.塑造新时代的价值观念
C.消除半殖民地社会的遗留D.继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2020-03-07更新 | 33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0届高三2月复习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3 . 据统计,1865—1905年,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1906—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来自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地区。这一变化
A.受益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B.是近代教育体制变革的结果
C.表明政治形势左右教育格局D.折射出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
4 . 1957年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反对不问政治的倾向。”1958年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61年重新确定教育方针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反映了
A.“左”倾错误没有影响社会主义教育探索
B.社会主义教育改造基本完成
C.“立德树人”在教育中越来越受到了重视
D.教育领域意识形态色彩加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语文教科书的演变

时期项目1908年吴曾祺版1935年叶圣陶版2013年版人教版
语体白话文086120
文言文7045860
作者性别267108166
0317
核心思想以“八条目”修身为主,“八条目”指的是《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民国“新修身”为主,包括孝道、兄弟、慈幼、公益、守法律、服兵役、纳税等以新时代“素质教育”为主

——摘编自吴婷婷《百年语文教科书选文文化分析》


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语文教科书演变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从不同角度提取信息,说明须史论结合。)
6 . 1949年,中国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的学生占33.1%;到1953年,文科学生的比例降为14.9%;经过1956年前后的进一步调整,这一比例下降为9%;1962年,这一比例最低,仅为6.8%。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国民经济计划影响教育布局
B.新中国教育仿照苏联的模式
C.管理人才较多,科技人才缺乏
D.改变了近代重文轻理的现象
2018-12-05更新 | 1125次组卷 | 16卷引用:【校级联考】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下图(选自新华社照片)为1952年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一生产合作社的妇女识字小组在上课的情形。这部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建国初期农业改造的完成
B.新中国大众教育成绩显著
C.新中国对公民人权的重视
D.新中国义务教育逐渐开展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2年6月至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调整前,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11所,其中综合性院校55所,工科院校33所,师范院校12所,农林院校17所。调整后,全国高等学校减为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3所,工科院校39所,师范院校32所,农林院校29所,工科、师范、农林等科类的学生人数从7.04万人上升到13.84万人。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被取消。政法类在校生也从37682人下降到3830人,由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下降到2%。此外,私立大学和原教会大学全部改为公立。

        ——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等


(1)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的影响。
9 . 1946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到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1947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20世纪80、90年代,工科院校在大学体系中的地位尤为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才的培养有其时代特点
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即将展开
C.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成果
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10 . 教育的发展变迁,推动时代和社会进步,同时又受到时代的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书院教育远胜于前。……徽州宗族书院较之其他书院平民教育的功能更加明显。……休宁《茗州吴氏家典》记载:“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注:指学费),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

——摘编自张晓婧《论明清徽州书院的社会功能》

材料二1881和1882年,法国政治家费里提出两项教育法案。第一项法案于1881年6月通过,规定母亲学校(幼儿园)和公立小学一律免收学费。第二项法案于1882年3月通过,规定对6—13岁的所有儿童实施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对不送孩子入学的父母处以罚款、监禁等处分。

——摘编自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

材料三 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

——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


(1)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宗族书院平民教育功能加强的表现及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教育平民化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分析出现这些新特点的有利的政治、经济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分析这次院系调整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