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科技成就走在世界的前端,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称它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时期,在数学、传统医学、传统天文学、法医学、传统农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政府推动出版了一系列的科技作品如《梦溪笔谈》《圣济录》《洗冤集录》《统天历》《农书》等。四大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用于军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传播。

——摘编自刘芹《儒学与中国古代科技——以宋明为例》

材料二:1956年1月,中共中央在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上提出“向科学进军”的方针,毛泽东在会议中号召党内外知识分子共同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加快赶上世界先进科技(发展潮流)。随后,中国又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密切了全国科研机构的联系和调整,并加强了对科研体系的管理。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这一时期,党和政府联系中国具体实际,挑选600余名科技学者专家制定我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经过各位专家学者的详细讨论,党和政府确立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以及57个科研任务,其中包括了12个重点发展的方面。

——摘编自贾丽会《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与实践研究(1949-1976)》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一系列科技政策产生的历史意义。
2023-12-2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正式成立,包括物理学数学化学部、技术科学部等四个学部。各学部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国际科学发展趋势,制定《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并相继组建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学部的组建(       
A.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B.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
C.推进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需求
2023-12-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表为1956年至1957年间我国文化领域的一些重要活动。这些活动(     
时间主要活动(成果)
1956年3月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共上演49个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话剧。
1956年8月第一届全国音乐周,演出包括传统、现代、红色、民族等各类音乐作品。
1956年全年国内学术著作出版量激增,多于1950年至1955年6年间的总数。
1957年1月全国60多个专业歌剧团体在北京会演,20多天演出节目360多个。
A.折射新中国经济社会的蓬勃景象B.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
C.表明文化领域出现“左”的倾向D.凸显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丰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耕读,即半耕半读。汉到唐时期,我国山林文化逐步形成与发展,再加上佛道两家的影响,不少士人不同程度地吸取了佛道两家的出世观,这样便把古已有之的“退处则为乡党自好”、“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赋予了一种新的超脱精神,走上了所谓隐逸或隐遁的道路,读书山林渐成风尚。宋代陆九渊在象山精舍率领弟子开山造田,聚粮筑室,相与讲习。还有一些士子把耕读结合作为实现自己改良社会理想的一种途径,如元代郑玉曾写过《耕读堂记》,很有代表性:“夫古之时,一夫受田百亩,无不耕之士,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无不学之……皆尽耕田之力,皆有读书之功,则人情自厚,风俗自淳”。明代教育家吴与弼认为道德修养不勤奋不行,而勤奋的品格,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否则,难以达到先哲的境界。

——摘编自胡青《耕读——中国古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材料二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基本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从1955年开始,各地中小学逐步开设了“手工劳动”“农业常识”“机电常识”等课程,高等学校主要通过专业课程渗透劳动教育。在中小学的语文、数学等课程教学中也要贯彻劳动教育,如语文教师通过课文中劳动人民紧张忙碌乐观的形象教育学生,为学生讲解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等内容,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劳动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及各类体力劳动实践,师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还通过组织学生排演“农业互助合作”题材的短剧,编排反映农业劳动过程的舞蹈,唱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歌曲等。使“劳动光荣”触动学生心灵,进一步增强学生建设国家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摘编自李欢《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重视耕读结合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劳动教育的特点。
2023-12-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建立之初,党中央就明确了普及小学教育的目标。为此,1952年,教育部提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举办季节性小学或设早班和晚班,以广泛吸收工农子女入学;各地还可举办半日制和巡回制的小学,以便于人口分散地区的儿童入学。“今后几年内发展小学教育的方针是政府有计划地增设公立小学,同时允许群众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出钱出力有条件地发展民办小学”。1953年,教育部又提出:“在工矿区、城市、少数民族地区适当地发展公立小学,农村提倡民办小学(包括完全小学)”,除举办集中的正规小学外,还可以办分散的不正规的小学。到1957年,全国小学校数量达到54.73万所,在校生6428.3万人,分别比1952年增加了3.85%,25.9%。

——摘编自王慧、梁雯娟《新中国普及义务教育政策的沿革与反思》

材料二   1953年,我国建立了中等专业教育制度和技工教育制度。195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部门管理应当首先集中力量发展和改进高等教育。随后,我国通过院系调整、强化工科、大批院校归专业部门管理等措施,把普通高等教育体系改造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通过院系调整,中国综合性大学的数目大幅度减少,单科院校尤其是工科院校的数量大幅度上升。据统计,1947年,全国有综合性大学55所、工科院校18所,到1957年综合性大学减少到17所,工科院校则增加到44所,在专业的设置上,工科专业的比重急剧上升,文、法、商等专业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大学生的占比47.6%,1957年则降至9.6%。1953年,在总数为215种专业目录中,工科占107种,而文科仅占19种。

——摘编自周光礼《国家工业化与现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实现普及小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及小学教育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原因以及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3-01-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讨论,不要轻率地作结论。 我们认为,采取这种态度可以帮助科学和艺术得到比较顺利的发展。”毛泽东的这一讲话(     
A.基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B.进一步阐释了“双百”方针的作用
C.强调对科学艺术工作的态度应慎重D.扫清了科技、文学艺术发展的障碍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针对古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明末清初的颜元认为人人都应该积极参加劳动。他把礼、乐、射、御、书、数、兵、农等作为教育内容,既培养出了善于制造器具的学生,也培养出了垦荒种田的能手。在课程实施的方法上,颜元提出与传统“主静”相对立的“主动”“习行”方法。此外,他认为劳动能使人去除邪念、克服懒怠。他进一步明确指出“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摘编自崔海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及其当代价值》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难,新旧价值观念之间冲撞激烈。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通过开展学校劳动教育肃清封建剥削思想,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动员青年一代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指导方针,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密切结合,大学、中学与小学的劳动教育同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劳动教育相互统一。

——摘编自李欢《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颜元对劳动教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
8 . 如表为1956年至1957年间我国文化领域的一些重要活动。这些活动(     
时间主要活动(成果)
1956年3月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共上演49个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话剧
1956年8月第一届全国音乐周,演出包括传统、现代、红色、民族等各类音乐作品
1956年全年国内学术著作出版量激增,多于1950年至1955年6年间的总数
1957年1月全国60多个专业歌剧团体在北京会演,20多天演出节目360多个
A.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B.折射新中国经济社会的蓬勃景象
C.说明西方文化成为当时文艺潮流D.表明文化领域出现“左”的倾向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43次会议(1950728日)批准了《专科学校暂行规程》。规程规定专科学校的任务是: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进行革命的政治及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发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适应国家建设的急需,进行教学工作,培养通晓基本理论并能实际运用的专业技术人才,普及科学和技术的知识。专科学校的修业年限为23年,修业期满,成绩合格,发给毕业证书。专科学校的课程设置,要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及理论与实际一致的原则,学校各课目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应报教育部备案。


(1)根据材料,概括《专科学校暂行规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专科学校暂行规程》颁行的必要性。
10 . 1953 年11月,青年团中央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出:“我们的方针,就是要将今天的儿童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优秀的建设者……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必须具有高度文化科学知识、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健壮体魄的新型人物。”这体现了该时期党的教育方针
A.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基础
B.体现“双百”方针的精神
C.具有鲜明的新民主主义色彩
D.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