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勇、勤劳的中国工人和农民,创造了中华历史和文明。但在旧中国,他们被剥夺了享受文化和教育的权力。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使工人农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也取得了享受各级正规教育的权力。所以,教育向工农开门,积极开展工农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的政治任务。《共同纲领》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1949年12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又明确指出∶"学校要为工农子女和工农肯年开门。创办人民大学、工农速成中学,培养建设人才。大办工人补习教育”。

当时就决定先办工农速成中学,使工农干部和工农青年,先用三—四年时间,将文化程度提高到相当于中学的水平,然后再升入大学。工农速走中学的招生对象是∶参加革命工作三年以上的工农干部或有三年以上工龄的产业工人,具有相当于高级小学毕业文化程度,年龄在18——35岁,身体健康者。1950年12月,政务院发布了《关于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指示》。1951年2月,教育部正式颁布施行《工农速成中学暂行实施办法》,对学制、课程、教学计划、组织编制、经费等作了具体规定。1952年教育部总结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的经验,为了迅速培养国家建设干部和保证教学质量,于当年颁布了《关于工农速成中学附设于高等学校的决定》和《工农速成中学分类教学计划》,这样工农速成中学学生毕业后一般即可直接升入本高等学校继续学习。

——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第6卷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教育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据材料概括新中国落实这一教育方针的具体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2-11-27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期末卷(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