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防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下表呈现了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由此可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
时间科技发展战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优先发展军事、重化工业以及尖端技术
20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20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A.优先满足国家的安全保障
B.依据特定时期的国家需求
C.彰显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
D.突出服务民生的大局意识
2021-11-19更新 | 2297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2020年10月1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距离地球1.9亿千米的太空中送出了它对祖国最独特的祝福——一张超级自拍。回望历史,我国太空探索开端于
A.“长征一号”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五号”D.“嫦娥五号”
2021-10-29更新 | 12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合格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综观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的中国科学技术,就是这样:在近代科学的园地里仍然是空白一片,在传统科学的发展中,则由于中西文化交流的中断……整个中国科学技术在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束缚下,走进了死胡同。在西方科学技术普遍繁荣的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却陷入了停滞状态,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就不能不是一个极大的悲剧。

——《中西500年对比》

材料二   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务院在1956年主持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形成了“以任务带学科”的科技规划模式。“规划”由57项任务构成,其中以原子弹、导弹、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学和远距离操纵为最紧要项目。为了制定和实施该规划,国家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等本国科技力量,同时借助了苏联的援助。经过不懈努力,该规划提前完成并取得重大科技成就,使我国补全了学科门类并拉近了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距离,对我国科技、国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久春等《“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的中国科技“陷入停滞”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及实施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规划实施期间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4 . 韩厚建曾是“长征号”火箭总体设计室总体组设计员。1957年他考上北航飞机设计系,开学没十天,苏联人造卫星就上天了。1958年还没开学,他就被转到了火箭系。1962年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材料突出反映了
A.新中国建设时期科技政策突出国防建设B.美苏争霸决定了当时中国的科技发展方向
C.当时“科教兴国”战略的正确运用与实践D.体现了过渡时期科技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特点
2021-03-16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1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强原子能业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并成立了15人专门委员会,动员26个部委,20多个省区市、1000多家单位协同参与。1964年10月16日,“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由此可见,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科教兴国战略提出B.国家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
C.中国科学院的成立D.苏联对新中国科技的援助
6 . 钱学森撰文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过。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据此可知,推动建国初期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是
A.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B.计划经济的资源整合能力
C.工业化建设的成果显著D.“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
2020-01-07更新 | 300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阜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