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防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认为,“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个军事武器,它将使中国获得--个核国家的形象和在亚洲增加威信。”考虑到中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将会对美国的地位产生不利影响,美国“正在尽最大的力量对付这种情况。”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A.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B.加速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实践了“人才强国”的战略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邓稼先(1924.6-1986.7),中国著名科学家。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23岁的邓稼先赴美求学,并于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援助中国研发核武器的原有协议,中央决心自己动手。邓稼先担任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边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另一边自己也带头攻关。在周光召的帮助下,邓稼先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苏联专家的既有结论,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邓稼先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甚至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党中央决定在1964年10月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实验,最后签字确定设计方案的就是邓稼先。他与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总结了上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具有指导作用,也是培养核能领域科研人员的入门教科书。此外,他还撰写了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等许多讲义。

——摘编自《军工文化》杂志社《邓稼先了却报国之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稼先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邓稼先的优秀品质。
3 . 下表所示为1964年10月法国报刊针对新中国某一历史事件所发表的评论(部分)。由此可知,这一事件
评论出处
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解放报》
中国在进入联合国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十字架报》
虽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威力不大,但它立即就成为中国在国内外特别是对不发达国家有力的政治和宣传武器《世界报》
中国龙从沉睡中苏醒了,七亿人口的国家向世界发出了令人不安的警告《巴黎日报》
A.改变了联合国对中国的态度B.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
C.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D.是“科教兴国”战略成果之一
4 . 中国核司令程开甲说:“我永远忘不了过去中国人被人看不起、受人欺侮的滋味。有了原子弹,中国人才真正挺直了脊梁,我们为核武器而献身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能硬邦邦地站在世界人民面前!”这说明新中国研制核武器旨在
A.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B.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目标D.加快工作重心的转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诗人贺敬之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下列毛泽东诗词按照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②长空又放红核云,怒吼挥拳显巨身……敢向恶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寸分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④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A.①④③②B.②①③④C.④②①③D.①③②④
6 . 留学教育既是社会变迁的反映,也是文化交流的途径。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甲:公元623年日本在华留学生惠日等上奏天皇:“留于唐国学者,皆学以成业,应唤;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乙:1870年清政府决定挑选120名12岁左右的学生,分4年派赴美国,每年30名。官方出钱派人到美国留学,最初竟然“无人愿去”!

——(雷颐《历史何以至此》)

丙:在1949—1954年间,有1424人经过坎坷挫折和百折不挠的斗争回到祖国,多数是从美(937人)、英(193人)、日(119人)和法国(85人)回来的。到50年代末回国人数增至2500名。其中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李恒德、师昌绪、陈能宽、侯祥麟等是在朝鲜战争后,经过中美多次谈判才得以回国的。

——(宋健编《百年接力留学潮》)


【史论】

能不能站在人类文明制高点上,勇敢地接纳人类已有文明的成就,是国家盛衰安危的关键。


【问题】
(1)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指出20世纪50年代大量留学生回国的意义。
(2)史实乙和史实丙,哪个更能够证明【史论】,为什么?
2021-07-2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一位老工程师回忆说,文革时期不管是什么样的研究机构,无论是他们花了多少心血得出的最新成果,只要持一纸介绍信到,只要符合保密的规定,他们所有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而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这说明文革时期的中国科研优势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普遍应用B.科技人员抵制左倾错误
C.有限的技术力量和经费有效利用D.科技工作受到广泛尊重
8 .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 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下列对 新中国进行“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实施理解正确的是
A.得益于中苏建交的有力推动B.反映了新中国开始关注科技的投入
C.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D.主要目的是为加强新中国国防实力
9 . 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导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充分说明中国的“两弹一星”
A.具有较强的政治意义和战略价值B.以中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后盾
C.有力地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D.有效地避免了来自外部的侵略
2021-02-10更新 | 22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有国家领导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指出:“如果没有当年毛主席、周总理领导我们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搞出的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我们……恐怕早就挨打了。”该领导人意在强调“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A.振奋了国民信心B.提升了综合国力
C.弘扬了民族精神D.维护了国家安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