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1 .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在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下先后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一边倒”、60年代的“反帝反修”、70年代的“一条线”(团结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再到欧洲一条战略线上的国家,抵抗苏联)、80年代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以及21世纪初“和谐世界”的外交战略转变。这一变化表明中国(     
A.外交政策原则性与灵活性并存B.外交方式具有多元性特点
C.积极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D.已形成全方位外交的格局
2024-02-29更新 | 29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面临着来自美苏两个方面的外交压力。中国要减轻外交压力,拓展更广阔的外交活动空间,就必须寻找新的合作伙伴。1964年,毛泽东正式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指出美苏之外的国家都属中间地带,中间地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与美苏之间有矛盾,而且随着自身力量的发展,这种矛盾将日益加深。中间地带发展的趋势将是独立于美苏之外,并能与美苏抗衡的一支强大的国际政治力量。

——摘编自徐如军《论新中国外交思想三个层面的转变》

材料二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时提出,“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也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希望你们跟欧洲、跟日本合作”,“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这就是联合美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毛泽东亲自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而美国尼克松政府也将对华政策从“遏制”调整为“接触”。19781216日,中美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迎来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

——摘编自欧阳向英《大国外交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相较于20世纪60年代,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
3 . 1972年,新中国于“重返”联合国后不久便参加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3年,周恩来批示在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设立一个环境保护办公室;次年,直属于国务院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它们成为国家环保局(后改组为生态环境部)的前身。这一进程说明,新中国(     
A.积极组织开展多边外交活动B.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C.外交突破推动治理体系发展D.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
23-24高三上·河南新乡·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在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中,与台湾问题直接相关的内容有两条。第二条:“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第三条:“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钓鱼岛领土问题处理上,中国的立场是“搁置”争议。这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     
A.积极践行互惠共赢原则B.开始逐渐走向成熟
C.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D.逐渐淡化意识形态
2023-10-24更新 | 20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普高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基辛格于197110月先行到京。周恩来与其就中美联合公报草案展开磋商。在起草过程中,美方力图把美国从台湾撤军同中国保证只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密切联系起来,这是中国方面所不能同意的。经过反复斟酌,最后美方重新提出台湾问题的立场,写入后来的中美联合公报中。周恩来对这一表述方式表示赞同。双方终于取得了谅解。

——摘编自陈天绶《初学集》

材料二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00个左右国家、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基本涵盖了世界主要国家和重要地区。当前中国在全方位外交中重点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强调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重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对外构建伙伴关系不是与所有国家构建同等程度的亲密关系,而是根据合作层次、领域、范围以及亲疏,建立了一系列内涵不同、领域广泛的伙伴关系。如“全天候”“全方位”“全面”“友好合作”等,体现出中国与不同国家外交关系的性质。一言概之,结伴不结盟,超越了冷战思维,摒弃了霸权主义,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苏格《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中国的视角分析周恩来与基辛格展开磋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结伴不结盟”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例说明中国“结伴不结盟”外交对国际关系发展的意义。
2023-10-16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6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战略上曾构想将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一线,及这条线周围一大片的所有国家团结起来。这表明当时中国(     
A.外交突破意识形态的局限B.完成工作重心转移
C.面临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D.布局全方位的外交
7 . 1969年2月,尼克松指示基辛格放手“探索与中国缓和的可能性”;5月,美国政府确定对华示好的政策,决定以贸易政策作为先锋,可以立即执行;7月,美国政府宣布放宽对中国的贸易、旅游限制。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美国主导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B.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影响美国对华政策
C.冷战格局因中国崛起趋于崩溃D.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023-07-08更新 | 143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02
8 . 1969年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仅有6个,到1973年底,我国已基本上完成同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建交过程。由此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     
A.美国丧失对西欧的影响力B.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C.美国顽固坚持孤立封锁中国D.中国开启对外开放步伐
2023-07-05更新 | 171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9 . 下面为1972—1985年中美贸易统计图。下列对图中反映的变化趋势分析正确的是(     
A.两国建交后贸易开始增长B.体现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
C.得益于大国关系发展变化D.中国改革开放是主要因素
2023-06-20更新 | 325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02
10 . 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对外援助概况。据此分析,此表反映了中国(     

时间

概况

1950-1964

中国不但向遭到美国侵略的朝鲜和越南提供了大量援助,而且大力支援了其他正在进行反帝斗争的亚、非、拉国家

60年代

中期以后

为了反对美国对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侵略,反击苏联不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政策,中国向大多数正在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国家提供了援助

70年代

中国不但向遭到苏联侵略或干涉的国家提供了援助,还支援了那些得不到苏联援助的民族解放组织

80年代

中国的第三世界政策转变为促进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A.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B.对外援助受中美、中苏关系影响
C.对外援助具有阶段特征D.改革开放推动了外交空间的扩展
2023-05-23更新 | 21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0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