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的“北京市地方粮票”,现已失去了它原来的作用。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D.粮棉物资统购统销
2 . 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C.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明确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1978年l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推进经济发展中政府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两大改革家的改革有何共同之处?
2018-07-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978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
A.内地省会B.城市C.沿海地区D.农村
5 .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的签订反映了
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③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④农民分田到户违背了当时政府的土地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6 .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B.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2018-04-08更新 | 234次组卷 | 5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面材料反映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历程。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的第一……”

(1)观察地图结合材料,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变革的年代

图一:因它们而闻名全国的小岗村和特区深圳:

图二:北京城内的新变化

1980年北京首家私人餐馆1987年第一家肯德基在前门开业

(2)上述材料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革?

2018-04-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1976年之前凤阳地区流传“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凤阳
A.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对土地实行了赎买政策
C.建成了人民公社制
D.实行了包产到户的责任制
10 . 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017-08-06更新 | 576次组卷 | 27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