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C.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7-05-20更新 | 347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101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统治者扶植小农经济的原因。

(2).阅读图表,描述其反映的近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现象,并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五口通商时期中国生丝出口情况表五口通商时期中国茶叶出口情况表

(3).流行的民谣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指出下面两段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说明其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①“天天想,日日盼,今天来把公社建,公社好,公社强,公社幸福胜天堂。”

②“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①事件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事件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1978年安徽凤阳的民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④说明农民已经过上小康生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
4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试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
B.安徽、贵州
C.四川、云南
D.四川、湖南
2016-11-27更新 | 81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万里:改革开放的大功臣》中说:“那时,在中国大地上甚至广为流传'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的佳话,当然这不是对几个人的颂扬。而是人民对中共中央正确决策的高声歌唱。”文章中的“正确决策”是指实行了
A.减租减息政策
B.土地改革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方针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表明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
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8 .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段话描述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C.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9 .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出自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的这段顺口溜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企业股份制改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