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历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构成统计(1980-2000)(单位:%)
类别
年份
食品支出衣着
支出
居住
支出
家庭设备及
用品支出
交通通
信支出
文教娱乐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其他
支出
198061.812.313.82.60.45.12.12.0
198557.89.718.25.11.83.92.41.1
199058.87.817.35.31.45.43.30.7
199558.66.913.95.22.67.83.21.8
200049.15.715.54.55.611.25.23.1

——摘编自《中国住户调查年鉴2019》

请提取两项不同的变化信息,并进行合理的解读。
2024-02-08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决战新高考(大联考)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1979年是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大包干”后的第一年,生产队获得了大丰收,全年粮食生产量高达6.6万公斤,比之前增加了近4万公斤,这一年是小岗村自农业合作化运动以来第一次有了充足的粮食向国家交了公粮。小岗村丰收的原因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释放农村生产力
B.土地经营方式调整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对外开放政策刺激农业生产扩大规模
2024-02-03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决战新高考(大联考)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3 . 1978-1988年,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1990年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趋势。据此可知(     
A.农村劳动力满足了市场需求B.改革开放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C.移民方向主要由边缘到中心D.小城镇成为移民的主要目的地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下图是反映1978年1月四川省广汉县金鱼公社在全国率先推行“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的“包产到组”改革试点的纪念画。 据此可知,该试点(     
A.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的性质B.确立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C.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反映了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78年12月,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以按手印等方式写下包产到户的保证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这一史料最贴切的标题是(       
A.改革先锋B.红色摇篮C.人文重地D.开放窗口
2024-01-02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决战新高考(大联考)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6 . 1981年专业户在我国农村少数地区开始出现,到1983年底已达农户总数的13.6%。1984年以后,专业户由养殖业、种植业向其他行业发展,从生产领域扩展到供销、加工、运输、服务等领域。专业户的出现和发展可以说明(     
A.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基本实现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农村经济的商品化程度提高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023-12-2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表为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
198229.2874.925.389.5817.01
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
A.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间差异呈缩小趋势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2023-12-18更新 | 18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84年的干部招聘

198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永远不会忘记,并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县委作出了重大决定,史无前例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不脱产乡镇干部(一边劳动一边工作,只挣国家钱、不吃国家粮的干部),以提高乡镇干部的素质,充实乡镇基层工作力量,解决乡镇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根据《招聘不脱产工作人员合同书》,招聘干部实行三年一聘用,最多只能聘用三次共九年,聘用期满后各自回家种田。县委这一决定,不仅超预期实现了目标,而且还改变了141名农村青年的人生。我有幸成了其中的一员。

我们这批招聘干部,在当时是有明显优势和特点的:

其一,每个人都没有任何关系和背景,全凭自己的实力,经自愿报名、集中考试、组织考察、层层筛选后招聘的。

其二,清一色农民子弟,既熟悉农村生活环境,又经历艰难困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敢于担当的品质和懂得感恩的情怀。

其三,全是高中毕业生(那时乡镇干部多是小学、初中文化,高中文化程度的很少),有的还是复读了几年,并经过一次或多次高考,虽然都是高考落榜生,但文化基础雄厚,知识水平较高,接受新事物快,适应社会能力强。

其四,年龄都在二十岁左右,身强力壮,风华正茂。

——摘编自熊东阳《我们是“84招聘人”》

结合材料,围绕“1984年干部招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此后相继出台的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这推动了(     
A.农民开展多种经营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国有企业改革启动D.农村基本实现小康
2023-12-15更新 | 2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抽测(二)历史试题
10 . 改革开放后的头十年,国内某县部分农户开始向专业化生产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专业户不断增加,全县耕地数量和农业粮食产量也连年增长。广大农民获得了丰厚的改革红利,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A.城乡经济一体化逐步实现B.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D.计划与市场关系的理顺
2023-12-12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南通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