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邹平西王村建立西王集团,从棉油加工做起,经过努力,初步形成了完备的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打造了玉米油、果糖等终端品牌消费品,……这反映了西王村
A.开始实行土地改革B.建起人民公社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发展乡镇企业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农村城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很大改变。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据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整理

材料三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初期从经济困局中逐步恢复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和2006年福建部分经济指数对比表

年代福建总产值(亿元)福建农业总产值(亿元)福建农业总产值占比(%)
197866.3728.2242.59%
200675831496.3519.7%

——据国家统计局、福建省统计局数据编

材料二   1985年开始,福建省逐步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并放开农副产品市场,市场机制的“无形指挥棒”指挥着农民发展多种经营。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林、教、渔业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03年开始,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配置优势产业,规划建设临海蓝色产业带、西北绿色产业带和阅东南高优农业带等三个特色产业带。

——摘编自叶珙、黄茂兴《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农业结构调整的演变及展望》


(1)根据材料,概括1978年以来福建农业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1978年以来福建农业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福建农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1-07-0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文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土地改革运动
2021-04-27更新 | 223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据统计,1978-1988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均递增9.2%,其中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63.7%,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计划经济体制的最终消亡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C.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D.城市经济建设指标的压缩
2021-04-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价格体制,农副产品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农民收入低下。1979年起国家进行价格改革,至1985年除政府合同定购的少数品种外,其他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其结果
A.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销售价格B.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展
C.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 . 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2021-04-20更新 | 276次组卷 | 58卷引用:福建省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长沙市志·第十一卷》记载,长沙市稻谷年总产量1949年为6.94亿公斤,1966年为10亿公斤,1978年为15亿公斤,1983年为25亿公斤,创历史最高记录。1978-1983年长沙市稻谷年总产量快速增加,主要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人民公社的撤销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国有企业的改革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就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习近平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材料二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近代中国的民主发展道路中,先后经历了从“走日本人的路”,到“走美国人的路”,再到“走俄国人的路”,最后到“走自己的路”的艰难历程。

材料三  1983年,中国农业总产值为3 121亿元,比上年增长% 5%,超过计划增长40的指标;扣除农村队办工业产值36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 7. 90。粮食产量3. 87亿吨,比去年增长% 20,棉花463. 7万吨,比去年增长28. 9%。农村商品生产发展较快,加速了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农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 805万人,产值达到4 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 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的“一大”召开的时间和确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走自己的路”中这条路的名称及实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中国农村的主要变化及引发变化的制度原因。
2021-04-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与人民公社体制相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改变了土地所有权 ②转变了经营方式 ③调整了分配方式 ④取消了粮食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