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厦门农村的发展见证着时代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同安)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指示,通过举办互助合作训练班和代表会,宣传农户组织起来的优越性,形成互助合作热潮……1954,县委在双圳头召开会议,宣传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至1957年,所有农户全部参加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

——据《同安县志》

材料二改革开放40,同安区汀溪镇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74岁的村民叶老伯告诉记者,“分田到户,他们出工早收工晚,干活的积极性更高了。他记忆最深的是,1984年前后,他们把家里储粮的米缸换成了能盛1000多斤大米的小粮仓。

——摘自台海网,2018126

材料三

厦门市201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部分)

名称成立时间概况
翔安区嶝旺水产品专业合作2008年12月主要从事紫菜、牡蛎、海带等水产
社组品的经营,形成养殖、收购、加
工、销售一条龙,年销售额达5000
余万元
同安区鑫美园果蔬专业合作
2010年4月主要种植有机果蔬和航天植物,采
用智能大棚、无土栽培等新型农业
技术
海沧区福满农庄生态科技农村专业合作社2012年3月从事果蔬种植和家禽养殖,其产品纳入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
台,“一品一码”,全程追溯。

——摘自厦门三农网,2018年12月12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同安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米缸”换“粮仓”的原因。
(3)归纳材料三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性的表现。
2020-08-1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人把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以上三个步骤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减租减息、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土地流转
D.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2020-01-20更新 | 617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农村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存在生产资料微薄、生产规模狭小、劳动生产率低下等问题。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至1956年,粮食比上年增长200亿斤。1957年在此基础上又增长50亿斤。

——摘编自房成祥《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国情》

材料二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1979年《大包干歌》在小岗村不断传唱。这年秋收后盘点,小岗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1.75万公斤增加到6.62万公斤,人均收入由22元增至350元,小岗迅速解决了温饱问题。

——摘编自人民网《“大包干”又到“大集体”——小岗村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中央引导农民所走的“组织起来”的道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小岗村率先试行的农村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一条农业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经验。

4 . 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罗斯福通过新政使美国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推进经济发展中政府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两大改革家的改革有何共同之处?

2017-08-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2016-12-12更新 | 1321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投机势力,而且充分显示了人民政府在经济领域的治理能力。到19504月,全国财政收支果然出现了接近平衡的新局面。长期以来民众深恶痛绝、国民党政府一筹莫展的恶性通货膨胀的状况,终于根本改变。 “如设19503月的批发物价指数为100,当年12月下降为85195112月为92.4195212月为92.6。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把形势险恶的市场物价完全稳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次平抑物价、统一财经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摘编自李攀《财经战线的淮海战役》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土地短暂的私有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推动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进行的制度改革逐步确立并推广,适应了当时最广大农民的需求,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升,极大地解放与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杜志雄《70年中国粮食发展的成效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财经战线的淮海战役”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80年代,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举措。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南模式,指的是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地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下表是改革开放后苏南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概况。

时段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依托中心城市和市场调节机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改革产权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城乡工业融合联动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对企业干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国际化水平提高
第四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1)任选三个阶段的其中一个,指出该阶段推动“苏南模式”发展的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南模式”发展的特点。
2024-05-09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经济改革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富强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结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材料二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大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千到户。
1980年中央决定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92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沿江城市和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
1997中共十五大提出“走出去”战略。

材料三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由 1978 年的 1 400 多亿美元,提高到 2004 年的 1.65 万亿美元。
对外贸易从 1978 年到 2004 年为世界贸易增长做出了12%的贡献。
加入 WTO 的3年里,中国进口了大约 1.2 万亿美元的商品。

——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四个经济特区。根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并分析对外开放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农村和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制度创新。并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特点。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加入WTO的影响。
2023-06-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统购统销的制度被逐渐放开。1981年7月,国家物价总局等8个部门联合发布《农副产品议购议销价格暂行管理办法(草案)》,推动农副产品议购议销活动的发展,搞活市场。1983年1月,中共中央在《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对重要农副产品实行统购派购是完全必要的,但品种不宜过多。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少数农产品,继续实行统购派购;对农民完成统购派购任务后的产品和非统购派购产品,应当允许多渠道经营。1983年10月,国务院发出《批转商业部关于调整农副产品购销政策、组织多渠道经营的报告的通知》,将商业部主管的一类农副产品由46种减为21种,其余25种农副产品降为3类,交行市场调节。

——摘编自曾欣龙等《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六十年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意义。
10 .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土地政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结合时代和现实的需要,不断变革、完善农村土地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拉开了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土地政策的序幕。如何通过土地政策维护劳动人民利益,逐渐成为党的重要议题。革命初期,党陆续提出“规定限制田租率的法律”、“限制私人地权在若干亩以内”等关于土地政策的主张。随着革命的深入,党逐渐认识到中国的革命在于农村,农村的革命在于土地,土地的革命在于土地所有权,解决农民土地所有权问题成为土地革命的核心议题。

——俞明轩等《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土地政策:百年沿革与发展》

材料二   1945年以后,党的土地政策能够成为中共与华北基本群众的关系的关键,在于这一政策就建立在直接符合穷人和无地者心愿的基础之上。除了通过分配“斗争果实”而提供的物质刺激外,共产党人还能就所有农民显然理解为他们最直接的苦难的问题-专断地利用政治权力和在村社的社会地位-提出解决办法。

毛泽东概括了土地改革在共产党的防御战略中的作用。他断言,“深入和彻底”地解决了土地问题的地方,农民才坚定地和共产党一道反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1947年,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前,三大战役支前民工达539万人,担架10万副,粮食9亿多万斤。

——摘编自[美]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下)、邵维正《中共党史专题教程》

材料三   中共中央19821号文件明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说它是“新形式”,是因它冲破了旧的模式。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凡是能一家一户经营的,就一家一户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又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的,例如兴修水利设施、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大型科研项目的组织等,这就需要加强“统一经营”的作用。其次,在产品的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定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就纠正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顾晓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概括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的核心内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45年以后,党的土地政策成为中共与华北基本群众的关系的关键”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以三大战役为例,论述土地改革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概括这一合作经济新形式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政策所围绕的核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