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4 道试题
1 . 如表是1982年和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情况表(单位:万个)。据此可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
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
198229.2874.925.3817.0117.01
198823.28773.5295.58623.23623.23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B.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C.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时代变迁,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夏日田园杂兴》)

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不同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四   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2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新型经济”泛起“微澜”的表现,以及明清出现了“新经济萌芽”的依据。
(3)材料三反映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成效。
3 . 1979年,安徽肥西县山南镇黄花村决定,借一部分地给农民种,每人借三分,谁种谁收,对外称为“四定一奖”(定土地、定产量、定工分、定工本费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四定一奖”
A.掀起农业互助合作高潮B.废除人民公社管理模式
C.体现责权利相结合原则D.开启对外开放历史进程
4 . 某学者认为:“三十年前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身就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对材料中“政治改革”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扩大政治协商会议参政议政范围
B.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C.减少农村经济中的计划经济成分
D.扩大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2022-05-09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茶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走过了40年历程的跨越,经历了从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955年,凤阳县经历了6年的快速发展期。但到19588月,凤阳县全面实行人民公社后,由于生产资料完全公有、经济活动集中统一、收入分配高度平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造成粮食亩产量一直很低。1978年,凤阳县遭遇了百年未有的大旱,全年降水量只有正常年景的一半,全县三分之二地区人畜吃水出现问题。为了解决社员的吃饭问题,来年不至于挨饿、讨饭,19781124日,生产队干部召集全队户主开会,经过讨论,这18户最终签了一个被载入史册的“大包干协议”。然而小岗生产队“包干到户”的事,很快被公社发现了。面对社会上出现了打压各种责任制的趋向,时任滁县地委书记王郁昭指示凤阳县的“大包干”目前“一律不要变动”,以及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的“干一年试试”的支持,小岗的“包干到户”最终得以保留下来。

——刘同山《从“大包干”到现代农业发展:安徽凤阳县的经验与启示》

材料二   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普遍推行,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农业经营体制上的弊端被革除,集体所有制在发展中不断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1979年秋后盘点,小岗生产队一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2万斤,相当于1966-1970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油料总产3.5万斤,是过去20年的总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凤阳的成功,为其他地方实行承包制提供了经验借鉴。至1983年春季,全国95%以上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农民向各种企业投资入股,鼓励集体和农民将资金集中起来,联合兴办各种企业,尤其要支持兴办开发性事业,为乡镇企业在新环境下指明了发展路径。1985年年底,中国农村乡镇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比1984年增长了641.1%。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这些企业集聚,“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模式由此大规模产生。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为我国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罗玉辉《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农村改革历史脉络、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凤阳县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2022-04-3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1979年农村的景象,“农活忙完,人就自由了,想干啥就能干啥;而不必像生产队那样,一年四季把手脚捆在土地上,一天一天磨洋工,混几个不值钱的工分。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所有制的改变B.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农业机械化的普及
7 . 如表为中国八十年代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表中数据说明当时中国
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
198229.2874.925.389.5817.01
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B.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C.国民经济结构日渐趋于合理D.城乡一体化已经实现
2022-04-26更新 | 601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图1与图2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两件有关当代中国农村改革的珍贵文书藏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包干到户合同书》


                                     1文书简介

197812月,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社员冒着极大的风险,在队长严俊昌、副队长严宏昌、会计严立学的带领下,冲破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禁区,订立把土地分到户,实行“大包干”的合同书。社员们约定: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2《瓦窑村一组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户主大会决议》


                    2文书简介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土地制度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征得上级党委和政府同意后,2009525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兴隆镇瓦窑村一组的村民们召开户主大会。会议应到62人,实际到会55人,到会的55位村民经过认真讨论后,通过了社议事会关于农村承包地经营权长久不变问题的决议,并在纸上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摁上鲜红的手印。


请回答
(1)根据图1文书及其简介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包干”后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各自的归属,概括“大包干”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图1与图2两件文书各自形成的时代大背景。
(3)以材料中图2的文书藏品为例,从材料来源和内容角度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这件文书对于研究当代中国农村改革有何史料价值。
9 .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1979年农村的景象,“农活忙完,人就自由了,想干啥就能干啥;而不必像生产队那样,一年四季把手脚捆在土地上,一天一天磨洋工,混几个不值钱的工分”。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所有制发生变革B.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C.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D.农业机械化的普及
10 . 1982年1月,中共中央转发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截至目前(1981年2月),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规模的变动已经过去,现在已经转入了总结、完善、稳定阶段。”这一时期,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迅速进展主要是由于
A.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健全完善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满足了农民发展生产的愿望D.土地所有制变革顺应民心
2022-03-22更新 | 385次组卷 | 1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