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
①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A.农村
B.城市
C.沿海
D.内地
2018-07-1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学段考试(期末)历史(理)试题
3 . 信息筛选(仔细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到1926年时苏联的农业产量已经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注:当时历史最高水平)……在1925年逝世前不久,列宁已经决定要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他认为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最佳道路。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一般是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确定和公布某些农作物下一季度的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

——2008年8月《大生》

材料三   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1)根据材料一中战时遗留的危机是由当时什么政策导致的?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主要采取了哪项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农业问题?实施新经济政策所起到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调整农业政策的原因及在农业生产方面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
(3)根据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发动的哪两次运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4 . 2015年7月15日,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
A.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
C.让农民完全支配自己生产的粮食
D.让农民重新获得土地所有权
5 . 据统计,1980年与1975年相比,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了674亿斤。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人民公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国有企业的改革
6 .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B.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2018-04-08更新 | 234次组卷 | 57卷引用: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媒体指出:当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所深刻理解后,“包产到户”的制度变迁就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这表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革
A.是在实践基础上逐步推进
B.起源于自发的倡导和组织
C.达成自上而下的完全一致
D.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顽固制约
8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指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 . 取消农业户口,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展开,有学者誉称这是中国社会改革的里程碑。回顾建国后农村工作中的相关举措,依时序排列是
①农业合作化
②人民公社化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10 . 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的经济调整为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这里的“借鉴”主要指的是
A.通过物质利益激发生产积极性
B.坚持发挥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
C.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D.重视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