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人民公社化的进步最主要的在于
A.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局面
B.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 . 下列宣传画和图片反映了我国农村建设历史进程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④②①D.②③①④
4 . 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D.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2016-11-21更新 | 3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16-11-18更新 | 1053次组卷 | 29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人说,如果不懂农业,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中国以农立国,直到现在,农业,农村,农民仍然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材料三: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四: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五:凤阳,到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了金凤凰。 ---- 80年代凤阳花鼓词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为保证其发展,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试谈这一政策对即将步入近代的中国造成了哪些消极后果?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那一历史事件?
(4)材料四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5)材料一中说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其具体含义是什么?从凤阳开始的改革有什么重大影响?
2016-11-18更新 | 3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7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8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关键因素是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B.生产关系的变革
C.农民的思想觉悟D.国际国内形势
2016-11-18更新 | 10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甘肃省康县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9 . 标语、口号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时代发展的特征。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标语、口号
①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A.①④③②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