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多次变革。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政策

特征

在广大农村中解决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由土地私有基础上的个体经营向土地共有基础上的集体经营过渡

农民生产的产品“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A.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革命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人民公社“三权”分置
D.人民公社农业合作化“三权”分置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全国农业总产值约为五百八十三亿元,比1955年增加了二十七亿四千万元,接近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的指标;粮食(不包括大豆)的产量为三千六百五十亿斤,比1955年增加了一百五十四亿斤,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的指标。

——《195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   这几年来,我们从加强农业入手,以发展农业促进轻工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从1979年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包括村办工业)平均每年增长7.9%,1984年增长14.5%,远远超过了1953年到1978年的二十六年间平均每年增长3.2%的速度。

——《198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6年我国农业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2024-02-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1978年、1991年城乡收入、消费支出对比状况。它表明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建立
C.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D.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4 . 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1397亿元增长到7662.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增长至686.3元。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对外开放全面展开
C.国有企业改革的引领辐射D.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2024-01-3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据统计,1984—1988年间,我国农村向乡镇转移的劳动力数量累计高达5566万人,农村地区非农业劳动力人口比重从8.8%提高到21.5%,建制镇数量也从6211个增加至10609个。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广
C.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开展D.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024-01-3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中国四类产品产量指数统计表。其中产品丙为(       

产品名称

解放前最高年

指数(以解放前最高年为100)

年份

产量(万吨)

1949年

1952年

1988年

1989年

1932

22.5

18.2

36.4

242.2

237.8

1933

44.5

73.5

147.4

1046.5

1071.2

1936

5735

84.8

119.4

294.9

314.1

1943

92.3

17.1

4146.3

6438.8

6672.8

A.钢B.茶叶C.纱D.稻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市镇,作为周围乡民商贸的集散地以及地主乡绅居住的集中地。其中少数大镇的繁华必依赖丝、棉等跨地区的贸易发达而成气候,追究其原因,而该镇在商贸的技术、人才与管理方面具备的优势更为重要。例如经丝技术为南浔人所独创,对生丝、绸缎的鉴识,南浔、盛泽的牙人、牙商较之他地更为精明,以及若干公馆、会所以及商业组织的有力参与,等等。总之,事在人为,都是市场“物竞天择”的结果。明清市镇的形成往往是在离县城较远、数县交集的“两不管”地带率先出现;离县城较远,路途为河湖港汊分割,村落细碎成网,小市镇数量反而多起来。有些大市镇的发展,其经济实力远胜于县城, “一个湖州城,不及半个南浔镇”的民谚,妇孺皆知。

——摘编自《王家范谈明清江南的“市镇化”》

材料二   1983年,邓小平到苏州和无锡等地视察,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似乎看到了一个小康社会的现实样板。此后,政策进一步趋向积极。1984年,乡镇企业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势头,各类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到1988年,企业个数达到1888万个,从业人数达9546万人,总收入达4232亿元,四年间乡镇企业数平均每年增长52.8%。独特的经营机制和产权结构使乡镇企业在与国有企业竞争中处于优势,某些产品,国营企业生产亏损,乡镇企业生产却能盈利,显示出特有的生命力。1987年邓小平接见外宾时说: “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异军突起。”

——摘编自《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历史和机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经济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背景及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85年,国家改粮食统购制度为合同收购,合同之外,由政府议购改为市场收购;派购的132种农产品,只留桑丝、药材、烟草3种,其余均通过市场交易,由市场形成价格。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全面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适应对外开放的新需求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9 .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土地政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结合时代和现实的需要,不断变革、完善农村土地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拉开了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土地政策的序幕。如何通过土地政策维护劳动人民利益,逐渐成为党的重要议题。革命初期,党陆续提出“规定限制田租率的法律”、“限制私人地权在若干亩以内”等关于土地政策的主张。随着革命的深入,党逐渐认识到中国的革命在于农村,农村的革命在于土地,土地的革命在于土地所有权,解决农民土地所有权问题成为土地革命的核心议题。

——俞明轩等《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土地政策:百年沿革与发展》

材料二:毛泽东概括了土地改革在共产党的防御战略中的作用。他断言,“深入和彻底”地解决了土地问题的地方,农民才坚定地和共产党一道反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1947年,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前,三大战役支前民工达539万人,担架10万副,粮食9亿多万斤。

——摘编自[美]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下)、邵维正《中共党史专题教程》

材料三:中共中央1982年1号文件明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说它是“新形式”,是因它冲破了旧的模式。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凡是能一家一户经营的,就一家一户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又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的,例如兴修水利设施、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大型科研项目的组织等,这就需要加强“统一经营”的作用。其次,在产品的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定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就纠正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顾晓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概括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的核心内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改革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概括这一合作经济新形式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政策所围绕的核心。
2024-01-2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浏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为1978——1984年我国种植业面积变化表。

年份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播种面积(万亩)

占总播种面积
(%)

播种面积(万亩)

占总播种面积
(%)

1978

180881

80.3

21660

9.6

1979

178894

80.3

22152

9.9

1980

175851

80.1

23882

10.9

1981

172437

79.2

26341

12.1

1982

170194

78.4

28191

13.0

1983

171071

79.2

26641

12.3

1984

169326

78.3

28932

13.4
根据材料,对1978——1984 年我国种植业面积的变化作出合理的解释。(要求:层次分明,从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影响等角度作答。)
2024-01-28更新 | 52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安东卫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