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美国青年哈默在苏联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他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
50年代中后期,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日趋严重。为了鼓励私人开采石油,美国政府在加重对其他行业税收的同时,减免石油行业的税收。1956年哈默购买了西方石油公司,开创了西方世界的又一个石油王国。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盛赞哈默当年对列宁的帮助,并邀请他到中国访问。81岁的哈默于当年便应邀访问中国,以后又多次来华并与中方合作开发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这是当时最大的一项中外合资项目),他的石油公司投标开采中国海洋石油资源,成为取得中国近海勘探石油权的第一家美国公司。当时有些外国人还缺乏勇气。哈默对邓小平说:“平朔安太堡煤矿的建成为外国企业家提供了一个样板:哈默能做到的,他们也应该能做到。”
——根据《大国崛起》《百度词条》《邓小平五见哈默》等资料改编
材料二 按照目前的石油需求趋势,中国将很快成为全球石油需求乃至一次能源需求第一大国。……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2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目前已经超过50%,到2030年将达到75%。
——摘自《上海证券报》,《别侥幸!尽早准备应对下一次石油危机》
回答:
材料三 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替代了19世纪的煤的世纪;它造就了全世界现代化大机器工业的文明,替代了英国和欧洲大机器工业的文明,内燃机的发明,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内燃机的发明,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神盒”。
——周晋《大国石油》
(1)哈默作为美国人为什么能在当时的苏俄办企业?结合材料一指出哈默投资石油业的原因。
(2)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哈默来到中国投资的原因,并依据材料分析哈默的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打开石油‘潘多拉神盒’”的含义?
2016-11-18更新 | 3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一一管子《管仲》·牧民》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闻名全国的河北省遵化县西铺的“穷棒子"社(即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中赞扬的王国藩合作社),以“三条驴腿"的家当发展生产。“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但苦干了二十多年,到1979年,全社的人均年收入不过145元;还是没有摆脱一个穷字。根本原因就是“只懂抓阶级斗争,认‘以粮为纲,一个理”。而今西铺村已从单一的种粮模式中走了出来,山坡有果园,村里有工厂,电线厂、蜡烛厂、编织厂、织布厂和运输队,还有畜牧、屠宰、开矿、水泥、木器、饮食等各种专业户,多种方式和多种经营,西铺逐渐富裕起来。人均年收入1987年已近千元。
——金春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第243页
材料三 1957年从美国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日本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经济陷入衰退期。1961年日本池田内阁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该计划要解决五大课题:充实社会资本;引导产业结构走向现代化;促进外资和国际合作;培养人才和振兴科学;缓和双重结构和确保社会安定。具体目标是“从1960年度到目标年度l970年的大约l0年期间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一倍……人均工资增长近一倍。到1970年“倍增计划"所提出的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个人工资自1961年以后都是逐年按lO%的比率增长,至60年代末期增长比率已高达15%,而且实现了充分就业。……到l970年。在资本主义世界,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已上升到6.5%。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一一汤重南《日本文化与现代化》

(1)据材料一概括管子的治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践的事例。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铺村人均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概括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产生的作用。
(4)材料四反映了苏联经济增长的趋势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主要原因。
2016-11-18更新 | 9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卷
3 . 阅读下图《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间段中国粮食产量下降是因为农业合作化运动过急过快
B.①时间段苏联粮食产量上升是因为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C.②时间段中国粮食产量上升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②时间段苏联粮食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与中国差距拉大
2016-11-27更新 | 57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一模历史试卷
4 .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承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工作,获得如此迅速的进展,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不但克服了集体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弊病,而且通过劳动组织、计酬方法等环节的改进,带动了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纠正了长期存在的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于单一的缺点。使之更加适合于我国农村的经济状况。

——1982年1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二   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后,村民更加关心的是个人自家的田地,而对于修建一些公共水渠和抗旱水坝等水利设施积极性不高,由于这些基础设施的缺乏,结果又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另外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各自为政,在对于水源的利用和病虫害的防治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由于各家各户在防治的时间上不一致,今天你去打药。害虫飞到别的田地,明天他去打药,害虫又飞回到你家的田地,这样防治的效果非常差,自然就会影响到作物的产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了土地的经营权,使得中国的农业效率非常低下。美国一个种田的人可以养活大约一百个不种田的人,而在中国一个种田的人只可以养活0.5个不种田的人。这种经营方式自然就增加了粮食的成本,使得中国农产品在与国外竞争中处于成本的劣势。

——吴剑平《浅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删的利弊及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趋势》

材料三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

——2013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业生产责任制产生的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弊端。为此,材料三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3)综合上述材料和分析,可得出哪些认识?
6 . 导致下图(出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中1980年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是:

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了农村的改革
②中国实行“包产到户”,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③戈尔巴乔夫的经济“加速发展战略”陷于困境
④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7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对内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以农村改革带动城市改革。其中的原因不包括          
A.以前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
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C.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一些农村地区已出现改革的趋势
D.农村乡、镇政府领导者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精神的促进
2016-11-18更新 | 6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高三二诊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8 . 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 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表1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
年代各种机器和工具(A)农机具(B)B/A(%)
1912—1916159561180.74
1917—1921392697982.03
1922—1926430743900.91
1927—1931551929981.81

                                                                    ——摘编自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
材料三       2011年初,“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农业部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告别了以人畜力作业为主的时代,进入了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时代。
——摘自《加速中国农机化进程的强大推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七年纪》,《农民日报》2011年4月2日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2)指出材料二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概括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
2016-11-18更新 | 9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1年安徽省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时间历史资料
1978年底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1979年安徽凤阳县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千克
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
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迅速推进
1992年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1997年个体工商户高达2850万户,私营企业达96万家
1999年全国81.5%的企业进行了改制,建立公司制;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趋势。

10 . 下图为1978年—2017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1978-2017年湖南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A.体现出湖南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B.折射出生产关系调整的显著成效
C.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导作用D.展现了湖南经济的相对领先地位
2024-05-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巩固检测(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