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1978年2月,邓小平在听取四川省委负责人汇报工作时指出:“我在广东听说,有些地方养三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农民一点儿回旋余地没有,怎么能行?农村政策、城市政策,中央要清理,各地也要清理一下,零碎地解决不行,要统一考虑。”这一论述说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效果不强B.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C.市场经济理论发生了重大改变D.党的工作中心发生转移
2024-05-0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反映的是1978-1984年全国农用拖拉机产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缩小B.国有企业全面改革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3 .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口迁移的现象十分常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新中国人口迁移概况统计表

时间概况
19531957东部地区人口向东北、西北边疆地区迁移。从各省人口净迁移来看,19531957年,作为当时全国重要人口迁入地的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净迁入人口规模均超过100万人。其中,黑龙江省仅19541957年就净迁入112.8万人。
19581960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总数几乎每年都在1000万人以上,1958年甚至达到3200万人;人口总迁移率超过9.0%,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强度的最高峰。
196119651961年,国家要求1957年以前来自农村的职工,凡是能够回乡的动员回乡。短短数年,中国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人口迁移就完成了一个由农村迁向城市又转变为由城市返迁农村的“U”形迁移周期。1962年到1966年上半年,全国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数累计达129万人。
1966198319661978年,受户籍制度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二元社会体制的制约,人口迁移处于低潮期。
19781983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向当地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转移。这一阶段人口迁移仍主要延续改革开放前的趋势,年迁移量大致保持在1400万~2300万人。
1984200019841993年,人口主要向小城镇迁移流动逐步发展到向各级城市甚至东部大城市迁移流动,其迁移流动规模及强度也呈渐趋扩大、增强态势。这一时期,省际自发迁移人数也大致由120万增加到320万,迁移率由1%左右上升到2.5%以上。1995年总迁移人口大致为1300多万人,省际迁移人口为350多万,2000年二者分别增加到3200多万人和1000多万人,分别增长了约1.89倍和2.41倍。

——整理自王桂新《新中国人口迁移70年:机制、过程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趋势。
(2)阅读材料,以“人口与时代”为主题,自拟题目,结合中国现代史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4-04-0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97

24岁的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

1903

18岁的青年革命家邹容撰写的《革命军》出版。

1919

30岁的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7

34岁的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50

26岁的留美科学家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谢绝师友挽留,毅然回国。

1954

27岁的鞍钢劳动模范王崇伦倡议在全国开展技术革新运动。

1978

29岁的严宏昌带领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立下一份实行包干到户的契约。

——摘编整理自张岂之主编《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围绕“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2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0年8月17日、在《进一步做好城镇劳动就业工作》的文件中,党中央明确提出针对当年需要就业的1200万人,除了让国营企业吸纳外,还鼓励集体经济成分的企业对就业人员进行吸纳、引导就业人员就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A.准备建立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力图全面解决城镇劳动力就业问题D.加快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2023-11-08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4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6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集镇文化中心、文化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1981年湖南、江浙一带的农村办起了大量的农村图书馆,普及率超过了 70%。据统计,1978年全国仅有文化站1729个,到1986年达到了53519个。这一文化现象(     
A.促进了国家大政方针在农村传播B.反映了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
C.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支撑D.推动了扫盲运动的开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苏区合作社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战斗组织。合作社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解决红军家属在生产生活上的因难从而保证"扩红"运动的顺利开展;二是生产和收集粮食、筹集物资以满足前线需要。合作社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查处和清除混入合作社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腐败分子,维护贫困农民在合作社中的地位,保证合作社的纯洁性。

——摘编自易棉阳《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相关革命运动的关系研究》

材料二   1950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合作社。经过最初几年的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已有社员1.5亿,供销社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快速推进,1951年成立互助组,1953年开始大规模推进初级合作社和高级合作社建设,1957年后,人民公社在广大农村逐步建立。

——摘编自彭远国《中国供销合作社历史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

材料三   1984年,供销合作社在恢复“三性”(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了以“全民”变“集体”,“官办”改“民办”为核心的改革,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农村商业网点。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作用,并决定恢复成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我国的供销合作社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摘编自张希深《中国供销社发展研究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合作社发展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发展的认识。
2023-06-20更新 | 310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高三历史模拟测试卷(四)
8 .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关于年代尺相关史实的描述正确的是(     
土地改革            社会主义改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村民委员会

1950                  1953                              1978                                 1984
A.都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都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的积极性
C.都是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D.都推动了基层乡村的发展和建设
2023-03-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校联盟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从1979年开始,国家逐步恢复粮食、油料等农产品的议价收购,加价15%—30%。1983年和1984年国家又放宽了议购议销商品的范围,下放一些农产品的价格管理权限。这一政策调整(     
A.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状况B.实现了农产品的自由流通
C.促进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D.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以下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四个时间段(1954﹣1958年、1959—1963年、2001—2005年、2016—20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其中与2001—2005年相对应的是(     
A.B.
C.D.
2022-11-29更新 | 543次组卷 | 11卷引用: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