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4 道试题
1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并且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步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道路,它们促使中国快速赶上了时代。”与此论断相关的史实是(       
①核潜艇试验成功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③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4-1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A)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开始,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缺乏的资源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大黄山煤矿是国家“一五”计划期间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之一,1958年自主建成投产。同时,汾西矿务局对南关煤矿紫金沟煤矿中央井进行了技术改造,完成了两渡煤矿张家峪斜井、河溪沟竖井和崔家沟井的建设任务,为战略西进构建了稳固的大后方,也服务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摘编自《新中国重要文献》

材料二   19637月,苏联与蒙古签订针对中国的关于加强蒙古南部边界防务的协定,并向中蒙边境派驻重兵。次年,美国驱逐舰在北部湾与越南海军发生激战。当时,我国14个大城市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1965年中央开始着手实施三线建设。对一、二线经济建设采取“停”、“缩”、“搬”、“分”、“帮”等项措施。搬迁至三线地区的项目实行大分散、小集中原则,国防尖端项目的建设实行“山、散、洞”原则,以此开展三线建设。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

材料三   1983年贾增文儿子结婚时已经改革开放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打破了“大锅饭”时期的慵懒散,分田到户的政策激发了农民生产致富的热情。在城市,“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市浦东新区不断发展创新。

——摘编自《改革开放之新天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煤矿业政策的新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工厂迁徙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人民过上小康生活所采取的措施。指出中国在经济领域进一步开放的标志。
2024-04-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A)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发生的“韩琨事件”被媒体曝光后,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当时国家改革发展情况。事件梗概如下:

1980年,时为上海市橡胶制品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的韩琨,担任了上海一社队企业的顾问。此后一年多时间里,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星期天和其他休息时间,帮助该厂解决技术难题,研发新产品,培养技术骨干。他带头研发的微型密封圈等产品,帮助企业获得市场认可,救活了这个濒临关门的企业,帮助企业获利上百万,并为国家创收几十万。为表彰他的贡献,钱桥公社和工厂奖励了他1200元,同时还支付工资和报销的交通费共2200元。1981年开“星期日工程师”之先的韩琨,被以受贿罪公诉,成为“罪人”。19821223日《光明日报》报道韩琨事件,在全国引发一个多月的大讨论,最终,中央政法委一锤定音;韩琨无罪。

——摘编自钱昊平、朱大伟《韩琨“无罪”:第二职业从此合法化》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24-04-1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二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反映的是1978-1984年全国农用拖拉机产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缩小B.国有企业全面改革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5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材料三   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次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衬开始,形成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张海荣《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并指出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材料反映了农村中开展的有关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运动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农村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哪些重要启示?
2024-04-0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2年11月25日青海省颁发的土地房屋所有证

1950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发布于填发土地房产所有证的指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关于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规定。

材料二

材料三   80年代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1)作为实物史料,材料一印证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当时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图片事件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时间、名称)?
(3)材料三中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指的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其有何“变”与“不变”?
2024-04-0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1978—1980年,中国出现了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小高潮,按照官方统计,当时非农业人口增加了1800万人(不包括自然增长人口)。为此,1981年年底,国务院专门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做工和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通知》。这一举措(       
A.阻碍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B.客观上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C.符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需要D.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视
8 . 1987年6月,邓小平指出:“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多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邓小平此话意在充分肯定(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B.中央的具体指导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人民群众的创造
2024-03-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9 . 历史证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与灌溉技术使农业生产力极大提升,既有生产关系成为桎梏,公田抛荒、私田大量开垦的制度性矛盾大量出现。承认土地实际控制、废除使用限制、重新分配土地以及名田制等改革出现,引致土地私有化,支撑稳定的农业生产进而成为增强国家实力和实现军事扩张的基础。土地由封建领主世袭转向新型的封建地主私有。

——摘编自张秀智等《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改革逻辑》

材料二   19927月,邓小平重申:“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也一样,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变革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农业“两个飞跃”的共同目标及各阶段目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邓小平曾说:“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由权……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中共中央为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确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24-03-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