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周一良、吴于廑《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下图所示为1950—1984年中国、苏联粮食产量的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农业政策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和苏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两国经济改革内容,分析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
2 . 观察下表,造成1977-1995年北京郊区集贸市场成交额变化的原因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③土地私有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9-06-1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6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练习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
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5.5544.24

材料二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是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确定和公布某些农作物下一季度的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

——2008年8月《大生》

材料三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苏俄(联)在农业政策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农民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实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两国经济改革的内容分析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从中可以得出哪些有益启示?
4 . 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及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出
报刊文章
《农村工作通讯》《分田单干必须纠正》
《湖南日报》《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湖北日报》《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大众日报》《不容开历史倒车》

A.媒体宣传对改革具有双重作用
B.改革必须坚持阶级斗争
C.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D.媒体对改革缺乏责任意识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粮食总产量(万吨)棉花总产量(万吨)比上一年增长(%)上缴农业税(亿元)
粮食棉花
19501321369.215.755.919.1
195114369103.18.74921.69
195216390130.414.126.527.03

材料二   下表为1958~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


材料三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说明农业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3)材料三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2019-06-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必修2 测试卷
6 . 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2019-01-30更新 | 1673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3-2014年浙江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一下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7 . 下表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8 . 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据此判断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2019-05-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我国1952-198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统计。对表格所示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百万吨)
项目1952年1957年1965年1978年1980年1984年1987年
粮食163.42195.05194.53304.77320.56407.31420.41
棉花1.301.642.092.162.073.254.19
油料作物4.194.193.625.217.6911.9115.25
甘蔗7.1110.3913.3921.1122.8039.5146.85

A.粮食产量逐年稳步递增
B.一五计划以发展农业为核心
C.农业一直快速有序发展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
10 . 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发下表篇题为《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报道,并提出“温州模式”的概念。“温州模式”能够出现的前提是
A.国有企业经营困难
B.城市基本实现工业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人民公社体制的变革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