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7年,万里担任安徽省第一书记,指出农业生产当中“最重要的生产力是人,是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没有人的积极性,一切无从谈起”,并亲赴小岗村调研指导工作。197810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万里公开提出对“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1980年,万里调任中央担任副总理并分管农村工作,在1982年的农业书记会议上讲道:“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农村经济新局面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万里的推动下,1984年底,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1988年万里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在万里的提议下,1992年全国人大修改了1982年宪法,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写入了宪法当中。

——摘编自李云鹏《万里农村改革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里农村改革思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万里农村改革思想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年份总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城市化率(%)
19501957551966465391371061816.5516.42
195819606599466207122101373118.5020.74
1978198496259103475152301968615.8219.02
1985200310453212931521054—.4207120.1432.53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材料二   在北京,每年都有300多万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和这个城市同在,与这个城市一起成长…在经济发达、进城务工青年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进城务工青年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5%以上……据专家估计,农民工每年给城市经济创造1万亿——2万亿元人民币的GDP增量,并为农村增加500060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另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测算,目前北京市农民工的劳动力贡献,在建筑业占83%,在批发零售业占49%,在制造业占29%。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集体兴办乡镇企业带动农村全面进步的“苏南模式”,以个体经济为主、以兴旺的家庭工业为主的市场性企业模式——“温州模式”,还有以外向型企业为主的“珠江模式”。1992年,全国乡镇企业劳动力1.12亿人,比上年新增就业600万人,超过城市国有企业职工的总和,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1992年年产值超亿元的乡镇企业365家,1993年超过400家。全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9000℃元,约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3以上。

——摘编自齐鹏飞、杨风城《当代中国编年史》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特点并分析不阶段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对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发展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 如图为1981年云南省维西县某公社农民签订的承包合同书。合同书签订的背景是
A.农业合作化的发展B.沿海经济特区建立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21-06-21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统编版)-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4 . 下图是1978—1998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来派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关于图中曲线变化的主要背景,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80年代初期下降与家庭联产承包有关
B.80年代后期增高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
C.1990年波动是因为“南方谈话”影响
D.1994年后下降是因为贯彻十五大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秘密签订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的背景是
A.我国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根本变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已经普遍推行
C.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农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向小康迈进
6 .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以下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
2019-01-30更新 | 1751次组卷 | 42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2019·河南·一模
7 . 1983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文件指出,“这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的新发展”。在此,中共中央
A.剖析了人民公社废除的背景
B.阐明了乡镇企业开创的意义
C.认可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04-16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38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C卷-纲要下-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8 . 新时期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对国有企业改革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并不断出台政策与措施推进与深化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材料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其基本特征包括:

一、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二、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三、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材料一中“基本经验”具体指的是什么?党在新时期的改革道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存在怎样的相似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按下方第①点的概括样式,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补充完整。(每点概括的字数不超过8个字。)①产权明晰、②、③、④。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国内政治背景。指出此次会议通过的决定对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9 . 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和原因。
2023-11-1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7·纲要上第27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023·浙江温州·模拟预测
10 . 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国家治理的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分别是1951年、196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统计示意图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我国粮食总产量自2015年以来,连续7年超过6.5亿吨,2021年粮食总产量更是创历史新高,达6.8285亿吨。其中,谷物总产量6.3亿吨,超过美国谷物产量约1.5亿吨,约是印度谷物总产量的2倍,标志着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强大基础已经形成。

——摘编《光明日报》2022510日第5版。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61年中国贸易伙伴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两项措施名称,分析“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强大基础已经形成”的成功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