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1 . 2018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备了“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一成就(     
A.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时期B.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最新突破
C.说明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了国企活力D.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
2023-07-10更新 | 3351次组卷 | 25卷引用:第24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从1982年起,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问题的,农民们评价1982年的一号文件说到“让我们致富‘开了窍’”。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当时(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B.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行
C.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基本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023-07-03更新 | 283次组卷 | 6卷引用:第24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3 . 1978-2017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

年份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率

第一产业占比

第二产业占比

第三产业占比

1978

27.7

47.7

24.6

12.30

1982

32.8

44.6

22.6

9

1993

19.3

43.1

34.5

13.40

2008

10.3

46.9

42.8

9.00

2017

7.9

40.5

51.6

6.90

对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说明产业结构升级
B.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优化,解决了就业问题
C.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第一产业比重
D.90年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推动经济增长
2023-06-27更新 | 174次组卷 | 6卷引用: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4 . 1978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人数2826.5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9.2%,其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4.3%;1992年,乡镇企业职工人数10624.6万人,约占农村劳动力的25%,其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3。这说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A.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作用B.深化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扩增了农业劳动力数量D.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2023-06-26更新 | 593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4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下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机。这张照片(     

   

A.体现了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成效B.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
C.释放了农村政策延续性的信号D.见证了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成
2023-06-21更新 | 4115次组卷 | 41卷引用:第24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苏区合作社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战斗组织。合作社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解决红军家属在生产生活上的因难从而保证"扩红"运动的顺利开展;二是生产和收集粮食、筹集物资以满足前线需要。合作社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查处和清除混入合作社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腐败分子,维护贫困农民在合作社中的地位,保证合作社的纯洁性。

——摘编自易棉阳《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相关革命运动的关系研究》

材料二   1950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合作社。经过最初几年的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已有社员1.5亿,供销社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快速推进,1951年成立互助组,1953年开始大规模推进初级合作社和高级合作社建设,1957年后,人民公社在广大农村逐步建立。

——摘编自彭远国《中国供销合作社历史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

材料三   1984年,供销合作社在恢复“三性”(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了以“全民”变“集体”,“官办”改“民办”为核心的改革,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农村商业网点。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作用,并决定恢复成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我国的供销合作社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摘编自张希深《中国供销社发展研究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合作社发展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发展的认识。
2023-06-20更新 | 340次组卷 | 8卷引用:纲要上第2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7 . 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国家治理的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分别是1951年、196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统计示意图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我国粮食总产量自2015年以来,连续7年超过6.5亿吨,2021年粮食总产量更是创历史新高,达6.8285亿吨。其中,谷物总产量6.3亿吨,超过美国谷物产量约1.5亿吨,约是印度谷物总产量的2倍,标志着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强大基础已经形成。

——摘编《光明日报》2022510日第5版。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61年中国贸易伙伴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两项措施名称,分析“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强大基础已经形成”的成功经验
8 . 下图为1952~1980年中国工业化第三产业、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A.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B.八字方针使经济建设持续走高
C.发展计划经济是历史的必然选择D.城市化最高时工农业发展平衡
2023-05-28更新 | 226次组卷 | 6卷引用:纲要上第2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9 . 碑坡村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市东,处于城乡交界之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前后碑坡村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

大队部(现村委会所在地)是村庄内的主要正式公共空间,是农民年终领取劳动报酬,村里组织村干部学习、民兵训练及放映电影的主要场所。

田间地头是该村最主要的非正式公共空间,农民在这里被分派劳动任务、品评劳动质量、交换村庄内外信息。田间地头兼有生产和休闲的双重功能,同时不可避免的有着行政权力的参与。

村委会所在地不再是人们分取年终报酬的地方。改革初期,村委会前的空场是村民主要的娱乐场地——观看电影、电视等,行政权力的作用更加体现在其隐性指导上。

街头逐渐取代田间地头的位置,成为改革初期农民主要的非正式公共空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将一部分原来参与公共生活的时间用于看电视这种相对私人化的生活。20世纪末21世纪初,市政府在村周围修建了公路和公园,到公园散步、跳舞、健身成为了村民晚间主要的业余生活。

——摘编自鞠忠美《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与乡村文化建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碑坡村村落公共空间变化”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予以阐释。(要求:至少概括出两条历史信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21更新 | 374次组卷 | 8卷引用:纲要上第2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10 .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经济政策,城乡居民收入比则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观察下图,出现1978—1984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1978年-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城镇居民收入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了农民经济收入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经济活力
D.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城乡经济同步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