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就是提高农民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售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是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农民私有财产的基础上)的集体劳动,其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

材料二   本法所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6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倡农业集体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初“农业合作社”与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表(单位:%)
项目1978年1985年1990年
农业结构种植业79.369.364.7
牧业15.522.125.8
林业3.65.24.3
渔业1.63.55.4
种植业结构粮食作物80.475.876.5
经济作物9.615.614.4
这一情况的出现得益于(  )
A.国际市场向中国全面开放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导
C.农民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D.“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
2022-10-11更新 | 485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史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史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农村。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所有制的根本改变?为什么?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2022-10-0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4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4 . 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_______。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_______、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3)1992年,_______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_______
2022-10-0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4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5 . 1983年英国学者杰克·哥瑞参观了山东烟台桃村,在总结桃村致富的经验时指出,“把原来只为本村服务的面粉加工厂和服装厂,扩建成面向广大市场的厂子。把产品销到远方去。办旅馆、饭店、百货公司,发展面向社会的服务业。”关于桃村致富原因的表述,最合理的解释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
C.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D.山东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政策推动
6 . 开始实施
(1)对内改革
①农村突破:_____在全国逐渐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②城市推进: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_____、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2)对外开放
①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_____、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_____个沿海港口城市。
2022-09-2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16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纲要上-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记述了自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据此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年)改革内容
1978—1984
1985—1988
1989—1991
1992—2000
2001—至今
改革农村经营管理体制
改革农村市场机制体制
稳步推进农村体制改革
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经营
深化农村税费和产权改革
A.巩固了公有制经济地位B.呈现出市场化改革方向
C.完成了农业现代化使命D.缩小了城乡发展的差距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78年以来的十年改革使农村经济和生产迎来了重大的发展,然而自1984年粮食、棉花总产量登上新台阶之后,一直处于徘徊状态,猪肉和部分工业原料虽有所发展,但波动较大,很不稳定。以上现象反映出(     
A.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必要B.农村经济形势深受市场经济体制影响
C.用规模经营代替小生产成为急切需求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超出生产力水平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9年,陈云写了《计划与市场问题》一文,提出在大力发展计划经济的同时,也应该发展市场经济作为补充,但是这种补充应该是积极的。在陈云看来,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不能离开计划经济,但是单靠计划是不行的,单一的计划经济会使社会主义经济失去活力,因此,必须要依靠市场经济来给社会主义经济增加活力。陈云在1982年,进一步论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鸟笼经济”。陈云用“鸟”和“鸟笼”来形容计划和市场。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在引入市场经济搞活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不能脱离国家计划经济的轨道,市场调节只能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之下发挥作用。

——马娟娟《陈云经济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陈云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思想,并说明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云1979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7年,万里担任安徽省第一书记,指出农业生产当中“最重要的生产力是人,是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没有人的积极性,一切无从谈起”,并亲赴小岗村调研指导工作。197810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万里公开提出对“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1980年,万里调任中央担任副总理并分管农村工作,在1982年的农业书记会议上讲道:“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农村经济新局面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万里的推动下,1984年底,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1988年万里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在万里的提议下,1992年全国人大修改了1982年宪法,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写入了宪法当中。

——摘编自李云鹏《万里农村改革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里农村改革思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万里农村改革思想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