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下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机。这张照片(     

   

A.体现了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成效B.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
C.释放了农村政策延续性的信号D.见证了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成
2023-06-21更新 | 4134次组卷 | 41卷引用: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定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玉米。

——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比中国改革起步晚,当时中国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吸取中国的经验,仍受制于传统社会主义理念,其出发点是反对私有制,反对市场经济,仍在完善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1987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仍视市场为资本主义的,并没有超出当年改革的范畴,用国家订货代替国家计划实质未变。

——摘编自左凤荣《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主要原因的思考》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20世纪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邓小平及其同僚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1985年,经过三次创纪录的丰收……

——摘编自【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21年前后苏俄在农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严重缺陷。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的特征。
2023-06-1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全球华人共同守岁祈愿的一场文化盛宴,反映了百姓的鲜活人生和时代的发展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1998年春晚歌曲《好日子》

材料二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题(节选)   

年份主题
1983举国除夕万家欢,共品春晚头道餐
1993欢乐、祥和、自豪、向上
2002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
2018喜庆新时代,共筑中国梦
2021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精准扶贫,全面小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
(2)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01年我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对外开放方面有何重大突破?
(3)综上所述,谈谈改革开放与以央视春晚为代表的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
2023-06-14更新 | 66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统购统销的制度被逐渐放开。1981年7月,国家物价总局等8个部门联合发布《农副产品议购议销价格暂行管理办法(草案)》,推动农副产品议购议销活动的发展,搞活市场。1983年1月,中共中央在《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对重要农副产品实行统购派购是完全必要的,但品种不宜过多。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少数农产品,继续实行统购派购;对农民完成统购派购任务后的产品和非统购派购产品,应当允许多渠道经营。1983年10月,国务院发出《批转商业部关于调整农副产品购销政策、组织多渠道经营的报告的通知》,将商业部主管的一类农副产品由46种减为21种,其余25种农副产品降为3类,交行市场调节。

——摘编自曾欣龙等《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六十年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意义。
5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土地问题,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时期土地政策主要内容
土地革命时期1929年制定和颁布的《兴国土地法》规定: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农民已经分得的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所有,任凭自由买卖。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在保证国家税收和集体收入不减少的同时,使农民富裕了起来。小岗村的改革,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的推广。农民重新焕发了活力,农业走出了粮食和农副产品缺乏的困境,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王克群《党的土地政策90年评述》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6-05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永安市第一中学、漳平第一中学三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78—1985年,我国粮食、棉花、油料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3.2%、9.7%和17.1%。1984年,农民卖粮难、卖棉难的局面在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意味着共和国缺粮少棉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人民公社制度的撤销
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D.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2023-05-16更新 | 25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关注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

材料二 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7亿斤。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居奇。市场粮价大幅上涨,造成人心惶惶。国家根据现有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这个办法,后来被称为“统购统销”。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城镇在对农民封闭20多年后终于使他们向城市迁移、就业成为可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广东省的流入人口规模在全国居首位。90年代以后,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与珠三角等地区成为流入人口集中的都市圈。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材料一中的“白色政权”和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区域”分别是什么?指出中国共产党由此开辟出怎样的革命新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的必要性。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态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原因。
2023-05-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等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经济政策,城乡居民收入比则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观察下图,出现1978—1984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1978年-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城镇居民收入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了农民经济收入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经济活力
D.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城乡经济同步发展
9 . 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2.4,至1984年这一比例变为1:1.70。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区域发展不平衡得到改善B.城镇职工收入水平逐渐下降
C.国民经济比例进一步失调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2023-05-01更新 | 42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高州市石鼓中学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79年,广东农民陈志雄承包了生产队的鱼塘,获利后他雇工扩大经营规模,这一做法因违背上级文件而引发众多争议。后来《南方日报》发文肯定了这位生产能手。上述现象反映了(     
A.改革初期政策的不断调整B.经济建设在全面探索中曲折发展
C.人民群众实践中的创造性D.改革实践推动思想解放逐步深入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