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北京郊区1978年和1986年男户主职业占比的情况。与1978年相比,1986年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C.农村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现代化道路在探索中延伸,在曲折中发展,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后,党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进行了科学回答和积极探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马凯《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维度》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基本性质和本质要求,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荆世群《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我国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的经济基础,并简述我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验启示。
2023-02-26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78一1985年,我国第一产业不仅占比总体较高,其劳动生产率也快速增长,从1978年的353元/人快速增长到1985年的820元/人,增加了1.3倍,而同期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只分别增长了0.3倍、0.6倍。对这一现象成因的相关解读,准确的是(     
A.农村改革率先突破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经济特区成功创办D.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2023-02-24更新 | 216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农地制度特征的示意图。据此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A.实现了效率与公平最大化B.保证了农民土地所有权
C.忽视了生产经营的公平性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023-02-23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5 . 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关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

材料二   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7亿斤。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造成人心惶惶。国家据现有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这个办法,后被称为“统购统销”。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材料一中的“白色政权”和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区域”分别是什么?红色政权能长期存在的“独特”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的必要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前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大农村地区流行一句谚语“大包干、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     
A.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B.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促进集约型规模经营D.实现农业集体化生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农村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一改革(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自主权
C.仍坚持分配中的平均主义D.仍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
8 . 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作为第一手史料成为真实再现历史深度与宽度的媒介。观察下面一组照片,完成下列问题。

11953年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

219561月,首都各界群众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呈送喜报。

31972年,毛泽东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围绕“照片中的历史”.提取以上至少两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2-11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79年12月,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指出:包产到户不同于分田单干。……它是一种责任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是搞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1980年4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联产计酬好处多”的文章,引起强烈反响。有人赞成,有人怀疑,甚至内部刊物提出了“分田单干”违背了党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这主要说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放性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性
C.包产到户不符合中国农村实际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曲折性
2023-02-09更新 | 67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土地政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结合时代和现实的需要,不断变革、完善农村土地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拉开了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土地政策的序幕。如何通过土地政策维护劳动人民利益,逐渐成为党的重要议题。革命初期,党陆续提出“规定限制田租率的法律”、“限制私人地权在若干亩以内”等关于土地政策的主张。随着革命的深入,党逐渐认识到中国的革命在于农村,农村的革命在于土地,土地的革命在于土地所有权,解决农民土地所有权问题成为土地革命的核心议题。

——俞明轩等《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土地政策:百年沿革与发展》

材料二   1945年以后,党的土地政策能够成为中共与华北基本群众的关系的关键,在于这一政策就建立在直接符合穷人和无地者心愿的基础之上。除了通过分配“斗争果实”而提供的物质刺激外,共产党人还能就所有农民显然理解为他们最直接的苦难的问题-专断地利用政治权力和在村社的社会地位-提出解决办法。

毛泽东概括了土地改革在共产党的防御战略中的作用。他断言,“深入和彻底”地解决了土地问题的地方,农民才坚定地和共产党一道反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1947年,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前,三大战役支前民工达539万人,担架10万副,粮食9亿多万斤。

——摘编自[美]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下)、邵维正《中共党史专题教程》

材料三   中共中央19821号文件明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说它是“新形式”,是因它冲破了旧的模式。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凡是能一家一户经营的,就一家一户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又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的,例如兴修水利设施、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大型科研项目的组织等,这就需要加强“统一经营”的作用。其次,在产品的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定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就纠正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顾晓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概括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的核心内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45年以后,党的土地政策成为中共与华北基本群众的关系的关键”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以三大战役为例,论述土地改革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概括这一合作经济新形式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政策所围绕的核心。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