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78年初,凤阳县乃至安徽省尝试“包干到组”,小岗人也满怀兴趣把20户人家分成4个小组。没干多久,组里就产生了矛盾,于是每个小组又分“叉”,全队分成8个小组,还是干不好。一天夜晚,生产队召开社员会议。穷疯了的社员提议:这样干不好,干脆包干到户。大家最终拟订了3条意见:1.夏秋两季打的头场粮食要先把国家公粮和集体提留交齐;2.明组暗户,瞒上不瞒下;3.如果队长因此犯法坐牢,他家的活由全队包下来,小孩由全队养到18岁。到会的18户户主赌咒发誓按下红手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大包干”。
小岗人用18个鲜红的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蔚为壮观的一页。“大包干”诞生伊始,就有人责难说,这违背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是资本主义;也有人说,“大包干”是机会主义。
就在有人对“大包干”提出质疑、改革处于关键时刻时,1980年5月31日,小平同志在同其他中央负责人就农村问题发表重要谈话时指出:“农村政策放开后,一些适应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邓小平扭转了乾坤》记者 靳生 黄勇


根据材料回答:
(1)为什么要实行“大包干”,“大包干”指的是什么?
(2)“大包干”经历了哪几个步骤?为什么得到邓小平同志的支持?
(3)简要分析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我国农业发展主要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2016-11-18更新 | 3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2 .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历经多次调整,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B.农业合作化运动扩大了农民对土地支配权
C.人民公社化运动符合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自主经营
3 .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2016-11-18更新 | 8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江西省赣县中学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卷
4 . 2005年中央下发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在下列中共的农业政策中,最能充分体现“放活”原则的是
A.农业合作社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二 1952年、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78年
1992年
公有制 经济
全民所有制经济
80.8%
51.4%
集体所有制经济
19.2%
35.0%
私有经济
城乡个体经济
0
7.8%
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
0
5.8%

材料三 《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四 (邓小平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1984年《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里开始,改革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作为沿海最早开放省份的广东,有哪两个城市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4)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做出的重要决定?你怎样认识这次会议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016-11-18更新 | 7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一下学期4月考试历史卷
8 . 右图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农民签下的一份保证书。此后,在中国农村广阔的土地上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依据你的判断,它所引发的变革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6-11-18更新 | 4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及发表的文章。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报刊文章
《农村工作通讯》《分田单干必须纠正》
《湖南日报》《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湖北日报》《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大众日报》《不容开历史倒车》

A.改革开放还没有真正开始
B.改革必须坚持阶级斗争
C.媒体对改革缺乏责任意识
D.民众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10 . 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历史的变迁。其中1981年10月23日是这样记的:“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