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下列图表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化(单位:万吨),对该图表评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糖料产量
195719505164.0419.61189.3
195820000196.0477.01563.1
195917000170.9410.41214.7
196014350106.3194.1985.5
19611475080.0181.4506.5

A.1957年至1958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处于上升趋势
B.1958年至1961年我国农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处于较快下降趋势
C.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是产量上升的原因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产量下降的原因
2 . 邓小平指出:“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为此党和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实施土改B.建立农业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 . 据徐中约《中国的奋斗1600~2000》引述: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
A.实行农业集体化
B.撤销人民公社,实行土地私有化改革
C.袁隆平杂交水稻孕育成功
D.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 . 农业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世界领先。进入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变革,中国农业经历了一个凤凰涅槃的重生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农业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小农经济受到了外来的冲击,这种冲击具体是指什么?对小农经济有何影响?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末,我国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分别指出这两个时期的新确立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这种变化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5 . 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B.保留了计划经济残余
C.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D.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
2017-02-17更新 | 590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我国户均土地规模从1986年9.2亩下降为1997年的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B.已经不适应农村地多人少的现实
C.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7 . 漫画《三代人赶集》形象地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不能反映出
A.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B.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
C.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D.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8 . 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
B.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9 . 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民间文学艺术形式,春节时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希望。1988年底,山东临沂市九曲乡农民褚延泽承包的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光荣称号。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横批是“展翅高飞”。这副对联本质上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生产关系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C.农业合作化运动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D.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给农民带来实惠
10 . 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2016-11-27更新 | 4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