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吴江农村四十年变化专题调查汇总

项目过去现在
变化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一年几个样,季季换新花样,家家像个小商场
变化二胸无大志,满足现状求知、求乐、求美、求富奔小康
变化三穷家难舍,故土难离走出国门,远离家门
变化四合养一头牛不如独养一只狗联合经营优势互补
变化五传统的家长制谁有能力谁当家
变化六河荡精养(上世纪80年代初)科学放养(2008年开始)
变化七三水干部(上世纪60年代被人们赞誉为“三水干部”,即早晨一身露水,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水)带头致富(“农村富不富,关键在党支部。”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好党支部的“一把手”。农民觉得能带头致富的便是“才”,能带领群众一起致富的便是“德”)
变化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利相融,共享共存
变化九一熟稻一熟麦一直种到头发白七种八养九行档
变化十队为基础,三级所有土地分到户,家家是干部

——摘编自陈仲达《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吴江农民思想观念深刻转变》


从材料中提取关联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 . 上世纪80年代,著名学者费孝通曾多次来常州调研,他发现发展乡镇企业并没有导致农业和农村的衰败,反而“又促进了农业的繁荣和发展,走上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的圈地运动。这主要是因为(     
A.乡镇企业面向农村市场B.长三角地区最早对外开放
C.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建立
2023-02-09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浙江义乌“鸡毛换糖”源于清代乾隆年间,每年农闲季节,农民肩挑糖担走村串巷,用自己熬制的红糖上门换取禽兽毛骨、废铜烂铁,博取微利。1980年义乌县政府颁发了7000余份《小百货敲糖换取鸡毛临时许可证》,允许农民从事该活动。这一做法反映了当时(     
A.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B.市场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C.农村乡镇企业蓬勃发展D.国家对商业活动的严格限制
4 . 改革开放初期,党提出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口号,鼓励农民就地实现工业化和就业转移。后来政策转变为允许农民“离土又离乡”,提出了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小城镇、大战略”的城镇化思路。上述政策的转变反映出(     
A.乡镇企业受到政府重视B.大城市人口迅速膨胀
C.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D.国家稳妥推进城市化
2022-11-1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1978年后,安徽滁县地区的左邻右舍在交界地打出了“反对复辟倒退”“抵制安徽的单干风"等大字标语。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安徽(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引进外来投资
C.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推行国企改革
6 . 下表是1981-1985年中国农村发展的部分统计数据

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企分开原则深入贯彻B.市场经济目标的具体化
C.利用外资的步伐在加快D.农村经营管理模式变化
2021-08-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邓小平说“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乡镇企业是谁发明的,谁都没有提出过,我也没有提出过,突然一下子冒出来了,发展得很快,见效也快”。这旨在说明
A.改革开放改善人民生活B.改革要激发民众创造力
C.市场经济助推农村改革D.农村改革引领城市改革
2021-06-04更新 | 498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有人议论,“耕地累死牛,用水打破头,拖拉机不用了,大片土地成了花布头。”可见该政策
A.抑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破坏了土地公有制
C.导致了农村生产的混乱D.引发了一定的争议
2021-02-0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新高考)
9 . 以下措施中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方寸之内惊天地,咫尺之间阅古今。邮票,常常以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文化典籍等作为题材,以小小的“方寸之地”承载着往昔的历史。1949年以来,我国发行了多套农村题材的邮票,它们见证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迁。



请结合所学知识为上面三张邮票各自配上合理的文字说明。(要求:紧扣主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达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