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据统计,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57倍,1985年为1.86倍。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B.对外开放的推进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市场经济的放开
2 . 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成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好B.把大跃进的战鼓敲得更响
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D.农民领取承包合同书
2019-05-14更新 | 129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1年江苏省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4 .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B.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显成效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税收政策
5 . 下表是1981-1985年中国农村发展的部分统计数据

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企分开原则深入贯彻B.市场经济目标的具体化
C.利用外资的步伐在加快D.农村经营管理模式变化
2021-08-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2014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文件提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引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计划用5年左右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土地问题,一直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始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封建土地所有制何时确立?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近代的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分别提出了怎样方案?

(2)在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1956年底,土地所有制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

(4)1978年后,农村地区实行了怎样改革?农民获得了哪些权利?

7 .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必须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方法实行认真的改革;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必须加强科学和教育工作。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步入改革、开放的时期。

——摘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党的工作重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包产到户”对我国农村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8 . 以下措施中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9 .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2019-04-1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新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二十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九八零年九月,中共中央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会后,印发了作为座谈会纪要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纪要写道:“两年来,各地干部和社员群众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总起来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小段包工,定额计酬; 一类是包工包产,联产计酬。实行结果,多数增产,并且摸索到一些新的经验。特别是出现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更为社员所欢迎。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当前,在一部分省区,在干部和群众中,对于可否实行包产到户(包括包干到户)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为了有利于工作,有利于生产,从政策上做出相应的规定是必要的。”“ 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泊。"

——(《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这样,在一 九八零年和一九八一年,包产到户在全国农村中迅速发展起来,并且从经济落后、生活穷困的特殊困难地区,发展到一般的以至富裕地区。“一九七九年底,包产到户虽然在全国还只是个别地方试行,比重仅占百分之九,由于一 些地方自发仿效,其数量在逐步增加。” “到一九八零年以后,情况有了变化。”“例如苏南地区,在一九八零年冬是专业承包,到一九八一年包产到户就占据了百分之五十的比重。山东沿海地带,也是这样。” (《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座谈会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史学著作呈现历史研究成果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2020-11-1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