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中国疆域辽阔,村庄星罗棋布。全国的自然村落1990年是377.3万个,2010年减少到273万个,到2015年减少到264.5万个。近年大量村庄合并和新型社区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乡村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原来自然分散、熟人性的、以乡土生活为主的村落共同体,在快速消失,代之以更多集中化的陌生性的、以非农生活为主的新社区。这意味着整个农村社会发展已处于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

材料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部分著作

著作作者出版信息
《屯堡乡民社会:九溪村》孙兆霞等2005
《城市化中的石牌村》郑孟煊等2005
《李集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60年变迁》林刚2010
《李罗侯村76年的变迁》朱文强2011
《一个北方村落的百年变迁》林聚任等2013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翼主编《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发展与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年中国农村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这些著作研究的核心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学者研究该问题的视角有何主要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材料一对材料二的影响。
2 . 下图《来自家乡的喜讯》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幅时事漫画。“喜讯”指
A.农民分得地主的土地B.翻身农民从此成了土地主人
C.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民获得了土地经营自主权
3 .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B.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显成效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税收政策
4 . 不停顿的社会变动和巨大的社会进步,是1978年以来中国历史的显著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包干”联产承包制实现了农村土地的两权分离,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农民成了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既能保证国家的税收、征购和集体提留任务的完成,又使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王郁昭《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大包干”联产承包制产生与发展的问题》

材料二   政府给经济输入活力的方法是放松国家对大中型企业的控制。公有制不一定等于国家的直接控制:所有权和经营权是两个不同的功能。中国领导人感到,在国家支配的框架内,企业应该被赋予足够的自主权,在供应、销售、资本利用、聘用和解雇、薪水、工资、资金,以及制成品价格等方面自己做决定。企业应具有法人地位,自负盈亏。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作为一个外国学者,英国经济学家罗思义的专著《别误读中国经济》向外国读者全面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用铁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经济奇迹。

——何自力《解读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对<别误读中国经济>的评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国企改革的相同之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为例,以“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5 . 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2019-11-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新疆班)
6 . 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2019-06-08更新 | 9064次组卷 | 78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推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从何处着手呢?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对内开放就是改革。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抛弃吃大锅饭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村改革经过三年的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农村改革取得成功以后,我们就转到城市。城市改革比农村改革更复杂,而且有风险。

——摘编自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被认为已达到19世纪以来之巅峰。长时间的内忧外患让位于社会活力勃发和国家民族的新生。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巨大势力,赢得了国际公认的亚太地区的超级大国地位,以及有可能在2020年时成为雄踞世界的超级大国之一。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决策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和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特点。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和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较好地回答了哪一根本问题?
2019-04-2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历史试题
8 . 1988年,山东农民褚延泽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光荣称号。过年时,他高兴地贴出春联:“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春联反映了
A.农村互助合作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土地所有权的确立促进了粮食的增产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给农民带来了经济实惠
9 .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秘密签订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的背景是
A.我国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根本变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已经普遍推行
C.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农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向小康迈进
10 . 观察《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表》,我们可以看出
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
消费水平农村8.9%
城镇4.5%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农村发展水平长期相对滞后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