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1980年,中共中央印发75号文件指出:适当地放宽对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的限制。特别是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普遍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改进劳动计酬办法。这反映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推广
B.当时仍然深受“左”倾思想的影响
C.中共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探索
D.中央逐渐放弃集体所有制经济
2 . 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A.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C.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状况D.呼应教育体制改革的“三个面向”
3 . 1949年解放后,我国农业生产经历了分田单干、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包产到户等模式。1980年1月,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安徽省委书记万里说:“包产到户原则上不同于分田单干,虽然形式上与分田单干相似”这里,“原则上不同”主要是指
A.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B.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C.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
D.生产资料归农民所有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四次调整: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承包责任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前两次调整把土地从私有变为公有
B.前两次调整把分散经营变为合作经营
C.后两次调整土地所有制未发生改变
D.四次调整都不同程度地解放了生产力
2017-12-01更新 | 361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零班)历史试题(A卷)
5 . 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品收购、生产资料销售收入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到1990年,国家定价占30%,国家指导价占25%,市场调节价占45%。这种变化表明
A.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确立
C.计划指导不再成为经济生活主导D.传统经济体制发生一定改变
6 . 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考察凤阳县小岗村本身是对该地1978年自发改革尝试的肯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C.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以土地公有为前提
D.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永远不会变
7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份的出现是因为

(注:实线为城市居民收入;虚线为农村居民收入。)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改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起步
2017-07-1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誉为“新中国第三次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主要是
A.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B.极大地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
C.让农民拥有了买卖土地的权利D.深刻地调整了农村生产布局
9 . 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了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A.当地山川峻美,风景秀丽宜人B.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D.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10 .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承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