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土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如果为了达到粮食生产的规模经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目的而片面地强调整合土地,降低细碎化水平,结果往往是违背了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家庭经营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B.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规模经营
C.土地私有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D.推行土地流转违背了经济规律
2 . 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小岗村的做法
A.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C.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D.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3 . 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2019-01-30更新 | 875次组卷 | 50卷引用:2016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4 .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农民在分配土地 人民公社社员在集体劳动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5 .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
A.保护了农民利益B.改变了经营方式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6 . 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个农民神情紧张地签下了一份契约,率先分田到户搞包干。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小岗村的做法
A.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农村历史性的变革
B.满足了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需求
C.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
D.使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走上新阶段
7 . 1978年I1月24日晚,凤阳县小岗村l8户农民,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一事件
①是农民自发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
②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具体响应
③产生了第—个吃螃蟹的轰动效应
④作为中国改革的里程碑而载入史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 .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分别指(  )
A.精耕细作、平均主义B.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2018-07-06更新 | 241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9 .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
A.“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B.“新农村建设”、 “乡镇企业”、“民工潮”
C.“民工潮”、“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
D.“乡镇企业”、“新农村建设”、“民工潮”
10 . 《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一文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
B.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
C.彻底否定以往“分田单干”的历史性作用
D.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