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苏联赫鲁晓夫执政后对斯大林时期推行的集体农庄进行改革,中国改革开放后也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们(  )
A.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性调整
B.都突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都超越了两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D.都是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发展在两国的反映
2 . 改革开放后,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2%上升到1991年的59.2%。在农业产值中,种植业所占的比重由1985年的64.5%下降到1990年的60.3%,林牧渔业则相应由35.1%上升到39.7%。这说明
A.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B.农民从温饱迈入小康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3 . 有学者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计划经济孕育的产物,它既不能充分保证农民的权利,又不能保证获得起码的经济利益,它已不能有效地刺激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了。该学者认为
A.制度设计要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B.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利益受损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认土地私有D.大包干实质是控制农民经济权
4 . 1977年11月,安徽省委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这一规定
A.反映出我党工作中心的转移
B.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
D.维护人民公社经营自主权
2019-10-07更新 | 612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983年,我国种植业在农业产值中已降到62.1%,林牧副渔业比重上升到37.9%。1983年粮食商品率由1978年的49%提高55%。促使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得到扩大
B.经济体制改革获得根本性的突破
C.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主导作用
D.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6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
B.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
C.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D.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
2019-08-14更新 | 2724次组卷 | 4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这些形式不同的责任制“不要变动”的原因是
A.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
B.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
D.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019-08-09更新 | 142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南昌二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1
8 . 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
C.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D.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
9 . 1984年,中央提出延长土地承包期,一般在15年以上,同时允许承包土地的有偿转让。这一举措
A.促进和稳定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B.鼓励农民投资土地以加速土地流转
C.利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D.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
10 . 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及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出
报刊文章
《农村工作通讯》《分田单干必须纠正》
《湖南日报》《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湖北日报》《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大众日报》《不容开历史倒车》

A.媒体宣传对改革具有双重作用
B.改革必须坚持阶级斗争
C.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D.媒体对改革缺乏责任意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