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80年,中共中央颁布了第一个肯定包产到户的中央文件。198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将土地承包期政策延长15年不变。2004年后,中共颁布一系列文件,对土地承包中的纠纷解决及经营权流转问题采取系统化、科学化的措施应对。这些做法(     
A.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B.一定程度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形式
C.大大降低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D.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2 . 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不单是在农村,甚至从全国范围来看,人们经济收入的增长大都来自非农业收入。这反映出该阶段(     
A.市场物资丰富多样B.产业结构呈现大调整
C.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所有制改革重心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表(单位:%)
项目1978年1985年1990年
农业结构种植业79.369.364.7
牧业15.522.125.8
林业3.65.24.3
渔业1.63.55.4
种植业结构粮食作物80.475.876.5
经济作物9.615.614.4
这一情况的出现得益于(  )
A.国际市场向中国全面开放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导
C.农民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D.“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
2022-10-11更新 | 480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居家测试历史试题
4 . 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些四川农民外出打工时,把《半月谈》挂在扁担上,走到哪里就挑到哪里,用刊物上登载的中央文件精神为自己壮胆,也用以回答某些诘难。据此可知,当时
A.改革缺乏创新精神B.思想解放任重道远
C.舆论环境相对宽容D.政策传导渠道畅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场交易的,或者超产由国家加价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反映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B.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
C.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国人共识
D.城市对农产品需求增加
2019-05-10更新 | 641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6 .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2016-12-12更新 | 1321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淇县一中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7 .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是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2016-11-27更新 | 162次组卷 | 40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6-11-27更新 | 1154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读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下图),影响新时期中国进出口总额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B.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经济区域化的结果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2016-11-21更新 | 3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淇县一中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10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是指(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